作非洲貿易的必看資料(1)
- 非洲有近8億人口,是一個消費層次多樣化、擁有巨大潛力的市場。近30年來,非洲對外貿易經歷了一個較大發展、明顯萎縮和逐步恢復的發展過程。非洲市場主要呈現以下特點:
(一)非洲各國進出口貿易發展不平衡。由于非洲各國經濟發展不平衡,它們各自的進出口貿易的規模也有很大的差異。從進口市場看,少數幾個大國占了非洲總進口額的很大份額。在世界153個國家中,南非、埃及、阿爾及利亞。摩洛哥、突尼斯、利比里亞、尼日利亞、利比亞、留尼旺9個國家約占全非洲地區進口的80%,其他44個非洲國家約占非洲進口的20%。
(二)非洲進出口商品結構仍然受單一經濟結構的制約。獨立以來,大多數非洲國家的進出口商品結構,仍然沒有很大的變化。出口主要是農業和礦產的初級產品,進口大部分仍是制成品。非洲廣大消費者一般喜歡物美價廉的中低檔商品,一些高檔商品也有一定的銷路。隨著非洲國家重視工農業的發展,機械、成套設備和交通運輸工具等生產資料的進口逐漸增多。
(三)轉口貿易活躍。非洲地區沿海國家,有的港口設施較好,交通發達,運輸方便,而內陸國家沒有出海口,必然形成從沿海向內陸轉口的局面,特別是西非、南非轉口頻繁。例如,西非的多哥是一個面積只有5.6萬平方公里、350萬人口的國家,長期實行對外開放政策,貿易環境寬松,一般商品無進口許可證,轉口費用較低,加之洛美港設有本國和鄰近國家的保稅倉庫,所以洛美商賈云集,形成了不可忽視的有形和無形的轉口貿易,轉口額占進口額的70%-80%以上。
(四)非洲地區的外商與民族商互為一體,形成各不相同的類型。就中西非市場的情況看,有以下特征:
(1)少數西方壟斷公司 (主要是法、英公司)在中西非設立的分公司,這些公司資金多,實力雄厚,經營能力強,在非洲國家的進出口貿易中占相當的比例。它們主要經營美國、日本、歐洲等國家和地區的商品,主要從事大宗進口和批發業務,有的還開設超級市場和商店,兼營零售,一般訂購我國的貨物不多。
(2)黎巴嫩、印度、巴基斯坦商人較多,屬中小商人,經營能力較強,在當地上下關系較多,一般都有小店鋪,兼營批發和零售。因為他們是亞洲人,比較喜歡訂購中國商品。
(3)民族商中除少數資本較大外,一般資本較小,訂貨零星分散,批量小;許多民族商人都訂購中國商品,因開信用證積壓資金,故要求我方交貨快。最好是現貨現售。
(4)非洲國家中原來少數國家如尼日利亞、毛里求斯、南非、馬達加斯加等國有些華僑商人,近幾年來,華僑、港臺商人明顯增加,國內出去的個體戶有增無減。這些商人主要經營大陸和港臺商品,有的靠經營大陸商品發了大財。
(五)市場競爭激烈。非洲以它的資源和市場潛力在世界上始終占有特殊的地位。當前,世界各國之間綜合國力的競爭和對市場的爭奪十分激烈,非洲豐富的資源和潛在的廣闊市場對西方國家具有較大的吸引力。在非洲各國獨立以后,一些西方發達國家利用原來宗主國的有利條件,或者附有政治條件的經濟 "援助",企圖左右非洲國家的政治傾向,控制它們的資源與市場。由于歷史原因,非洲一直是歐洲的傳統市場。歐盟在整個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市場占有40%,投資占其全球總投資額的32%,而美國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市場只占了7.7%,投資僅占8%。西方國家所需的許多重要工業原料和稀有金屬,主要依靠從非洲進口。目前,在非洲進出口總額中,世界工業化國家所占份額為66.5%,其中法國為12.6%,美國11.5%,日本5.2%;發展中國家所占份額近幾年有所提高,但同年也只有20%多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