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十一五”發展戰略高層論壇精彩發言
百家爭鳴,百花齊放——
蔣衡杰: 讓科技成為連接兩個行業的橋梁
中國服裝產業的進步,給我們行業帶來很多新的命題,也希望服裝機械行業為我們提供幫助,提供新一代的,現代化的、更精良的裝備。希望你們在改進傳統技術的同時也要考慮新技術,新科技要把這些技術和科技及時的、盡快的運用到服裝制造的系統當中去,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讓我們兩個行業攜起手來,共同努力,在今后發展新型工業化道路上共同進步!
蔡開堅: 加快科技創新 振興民族品牌
全行業需要樹立四種意識,一要有強烈的民族意識,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要站在振興民族工業的高度,著力打造民族品牌;二要有科技創新意識,科技投入永遠是領跑世界的不二法門,沒有捷徑可走;三要有團結協作意識,要加強信息互通,資源共享,上下游產業鏈接,增強國產品牌的市場競爭力;四要有可持續發展意識,要制定戰略規劃,明確發展目標,合理配置和使用資源,實現可持續發展。
阮小明: 加大軟性投入,核心技術靠自己
通過行業長期的發展,企業都積累了一定的實力,硬件條件方面企業的投入很大,土地有了,房子有了,設備也買回來了,但接下去應該怎么發展呢?硬件有了,我覺得應該注重軟件方面的投入。軟性投入方面最重要的就是人力資源問題,因為我們是搞機械行業的,優秀技術人才的培養快則3-5年,慢則5-10年,這個過程中花費的代價遠比其他行業要大,但是這個代價是無法回避的:因為核心技術永遠買不到,只能靠自己,所以說企業在軟性方面的投入應該更明確,更持久。
周平: 零件企業也必須做強做大
縫紉機是由零件裝配而成的,零件制造的技術水平直接影響縫紉機的技術性能;先進的縫紉機必須配以先進的零件。縫紉機的先進性、可靠性、穩定性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零件的制造水平。因此,零件企業的技術水平直接影響到我們這個行業的技術水平,影響到整機的競爭能力。零件企業群體對行業的支撐作用是顯而易見的。為了實現“縫制機械強國”的奮斗目標,我們的零件企業也必須做強做大。
邱繼寶: 從前創業,現在創新,未來創優
中國從縫紉機大國變為強國,關鍵是技術。十一五期間,是機遇與挑戰并存的5年,也是充滿希望的5年。飛躍第十一個五年計劃的主題是“創優”。過去的二十年,飛躍是在創業、創新,今后的五年要圍繞“創優”來開展。“優”就是在技術進步上實現優,而產量不會大幅提高。飛躍將從創業,創新向創優轉化,走國際化道路,與國際先進企業進行技術、人才等方面的合作,大力發展機電一體化產品,在工業機中的機電一體化產品比例將超過50%。如果連這個目標也達不到,飛躍是沒有希望的五年。
張敏:上工,中國縫制設備企業國際化的探路者
中國縫制設備行業正在成為全球行業分工鏈中的重要節點,跨國公司是世界市場和資源的重要支配者與受益者,跨國公司的成長與壯大是國家經濟實力和行業地位上升的標志。因此,造就位居全球產業鏈軸心的跨國公司是中國縫制設備企業為實現行業變強、全面走向世界的共同任務。
上工是中國縫制設備企業走向國際化的探路者,一塊鋪路石,我們希望更多企業從我們的肩頭更快、更遠的走上國際,我們也希望通過努力為中國縫制機械行業做一點微薄的貢獻。
梁佛祥: 經銷商未來的發展趨勢是“內外兼修”
縫制機械經銷商應該如何應對未來的競爭,最重要就是解決公司的定位問題,這個問題決定了一個公司能夠走多遠,經銷商再也不是單純的賣產品的那個時候了。對內,應該提高公司管理水平,培養人才,創造出好的環境,好的平臺,讓員工發揮各自的聰明智慧為公司的發展貢獻力量。對外,應該為客戶提供全方位的服務,包括幫服裝工廠設計流水線方面,幫助他們升級原有設備,培訓技術工人,分析市場前景等等。
徐性怡: 客戶至上、提升標準、打造自主創新的縫制設備品牌
企業能否長期持續發展的根本保證在于自身的綜合實力,亦即內功。綜合實力包括產品開發、制造、營銷等諸方面。在過去20多年中,國內縫制設備企業在制造和營銷(尤其是國內市場)方面已經建立了相當好的基礎和競爭力。比較缺的是自主開發產品和自主創新的能力。必須清醒地看到,自主開發與創新能力的建設需要一個長期的投入和積累過程。因此,要想在縫制行業中可持續地長期發展,就必須從現在開始建設自主開發與創新的能力。”
呂立毅: 與國際接軌,引國際人才,創國際企業
我認為在十一五計劃中,最重要有兩點。首先,我們要把企業的經營和國際水平接軌,要做大做強,不僅要大,更關鍵是強,如果大而不強,企業風險很大。所謂強,我認為也就是各項經濟指標要實在,要拿的出來,人均銷售額,人均勞動生產力,人均利潤要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其次就是要組建世界一流的人才隊伍,我們有技術、有能力、有市場,可還不夠,我們還要大膽的引進人才,留住人才,在公司內部營造和諧的環境和氛圍,讓人才更好的為公司的發展服務,學習外國,超越外國,把我們的企業做成在國際上有份量的企業。
趙新慶: 打造核心能力,鑄世界名牌 創百年企業
“中國縫制設備行業的可持續發展,關鍵在于質變和強變。目前,我們已經形成一批骨干企業,形成一批中國名牌。我們希望,在全球縫制設備發展的歷史長河中,同樣能夠在我們中間產生幾個世界名牌,成就幾個百年企業。面對日新月異的行業發展形勢,尤其是日趨加劇的國際競爭,我們時時刻刻感到巨大的壓力和嚴峻的挑戰。著眼于培育世界品牌,打造百年企業,保證“標準”牌持續的良好表現,我們必須不斷強化企業的基礎能力,不斷增強自身的國際競爭力。“十一五”期間,我們公司的指導思想仍然是追求質的強變,不斷積累優勢,并將新的積累轉化成勝勢,為企業發展搭建更為堅實的平臺。”
編后語:此次中國縫制機械協會七屆四次理事會暨行業“十一五”發展戰略高層論壇受到了參會代表的高度評價,大家一致表示,通過此次會議,企業之間不僅在本行業中增進了彼此了解,加深了彼此友誼,達到了交流學習的目的,更是通過中國服裝協會常務副會長蔣衡杰的演講加深了對下游服裝產業的認識,為企業未來的發展思路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借鑒。當我們了解到很多企業的老總都是在百忙之中來到廣州參加會議,問起他們的感受時,一位性格直爽的老總樂呵呵的說:“這次會議絕對物超所值,物超所值!”
由于時間所限,還有幾位準備發言與會代表沒能在論壇上登臺,這也是此次論壇一個不大不小的遺憾,不過本刊將盡力彌補這個遺憾,陸續刊登出所有代表的發言稿,滿足每一位關注“行業‘十一五’發展戰略高層論壇”的熱心讀者,以及關心中國縫制機械行業發展的熱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