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縫制機械行業展望
2005年我國縫制機械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將進一步加快,機電一體化、自動化的產品比重會進一步增加,全行業發展由數量擴張向質量效益型邁進。
1、國際環境
2005年,我行業經濟發展面臨的國際環境依然比較良好,雖然世界經濟特別是我國主要貿易伙伴美國、日本經濟的回落,將影響到出口的增長,但是,世界經濟放緩屬于復蘇中的回調,不會出現趨勢性改變,因而仍將保持穩定的外部需求。
隨著2005年紡織服裝無配額時代的到來,受益的不僅僅是中國,還有像印度、巴基斯坦和越南等國其紡織服裝產業也整裝待發這給我們行業的出口帶來了機遇。
2004年印度洋海嘯過后,隨著重建工作的展開商機也會出現。這些都需要企業用智慧去挖掘。
2、國家宏觀調控
2005年我國宏觀調控工作不會放松,還要堅持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鼓勵高新技術發展,抑制盲目重復投資。
雖然通過宏觀調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煤電油運等能源緊張的矛盾,改變我國經濟發展過多消耗資源的粗放型的增長方式。但是形勢仍不容樂觀。最近又傳來由于進口鐵礦石上漲71.5%,而引發鋼材新一輪漲價的消息。預計2005年原材料價格上漲空間仍很大。企業只能通過加強內部管理來壓縮成本。
土地政策在短時間內不會松動,因此土地有可能制約不少企業下一步的發展。
《國務院關于鼓勵支持和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出臺為非公經濟發展掃清了障礙給企業吃了一顆“定心丸“。非公經濟的發展必將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3、服裝等下游產業的發展帶動縫制機械產業的繁榮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04年我國服裝行業規模以上企業累計完成服裝產量118.33億件,比去年同期增長15.1%。2004年統計規模以上企業數為14645家,比2003年增加了1758家。隨著紡織無配額時代的真正來臨,雖然紡織服裝的出口存在一定的變數,但對于我們行業來講“無配額”無疑是個極好的消息。
而服裝產業的一些動態也值得我們關注,由于沿海地區資源瓶頸限制,服裝產業基地向江西、湖南、四川等中西部轉移這將牽引縫制機械行業銷售市場的變化。
服裝企業“民工荒”,招工困難現象會帶動自動化程度高的縫紉機熱銷,而普通縫紉機的銷售會被冷落,縫紉機產品向“省時、省力、省功”的高效方向邁進。
為了推動服裝出口方式的轉變,我國政府采取了從量加征出口關稅的政策。服裝企業面臨新的變革,產業升級迫在眉睫,對于設備的要求會更高,機電一體化、無油或微油潤滑、直驅式電動機、電腦控制的設備所占的比重必將加大。而當前國產品牌的設備能否滿足服裝企業升級的需求,“無配額”帶來的利益,國產設備能分享多少?這無疑是擺在全行業面前的課題。
2005年,中國縫制機械行業將處在一個調整結構、產業升級、增強行業綜合競爭能力的關鍵時期。
因此,全行業應制定和完善下步的發展戰略規劃,迅速調整產品結構建立自主創新的產品開發體系,加大品牌建設和培育力度,營造一個公平、有序、健康的競爭環境,為在下一個五年計劃內實現中國縫制機械行業由大變強的目標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