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印尼建立戰略伙伴關系 08年貿易額將達200億美元
- 中國與印度尼西亞建交55年,但兩國的貿易近年才顯著增長,2003年雙邊貿易額突破100億美元,2004年更達130億美元。國家主席胡錦濤將于4月25日與印度尼西亞總統蘇西洛簽署戰略伙伴關系協議。印度尼西亞貿易部長馮慧蘭也指出,印度尼西亞企業已調整戰略,由與中國競爭,改為與中國構成互補關系。她有信心,兩國的貿易額可以在2008年翻一番,到達200億美元。
胡錦濤主席4月21 日由文萊抵達雅加達,展開其東南亞三國訪問的第二站。胡錦濤24日將到五十年前舉行“萬隆會議”的萬隆,參加今年的“亞非領導人峰會”。
胡錦濤在抵達雅加達時發表書面談話稱,中國與印度尼西亞是友好近鄰,又同屬發展中國家,面臨著發展經濟、改善人民生活的相同任務, 對本地區和世界的和平與發展負有重要責任。
“我高興地看到,經過雙方共同努力,兩國政治互信進一步增強,雙方在經貿等領域的合作成效顯著,在國際和地區事務中保持密切的協調和配合。在當前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的趨勢不斷深化的形勢下,中國愿與印度尼西亞一道,為推進兩國關系,加強發展中國家的團結合作做出不懈努力。”
印尼企業調整戰略
印度尼西亞是東盟10國中的最大經濟體,雅加達也是東盟秘書處所在地,中印經貿關系的發展,將影響正在談判中的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進程。
印度尼西亞貿易部長馮慧蘭4月21日出席亞非商業峰會時接受本報采訪,她指出,根據中印兩國聯合貿易委員會的計劃,希望到2008年,兩國貿易額可以達到200億美元。中國與東盟原來預計2005年的貿易額可達到1000億美元,結果在2004年便提前達標。馮慧蘭希望中印貿易額的目標也可以提前完成。
被問及目前印度尼西亞企業界,特別在紡織及成衣等行業仍存在對中國競爭力及市場占有的擔憂時,馮慧蘭指出,事實上近年來印度尼西亞從政府到企業都已做好戰略調整。
“我們有些行業與中國企業有競爭,但更多的是互補關系,我們之間將有更多的合作機會。我們正游說跨國企業,在中國設立生產線的同時,應該在印度尼西亞設點,以適應不同的市場需要,并可防范不能預計的問題。
她以2003年的SARS期間為例,當時中國制造的芭比玩偶不能運到美國,而在印度尼西亞的生產線便可以填補空當。
中國經濟的發展吸引了不少跨國企業,特別是日本企業的投資。馮慧蘭在4月19日主持“印度尼西亞日本經濟伙伴協議”的討論會后對記者說,日本對印度尼西亞的投資正在下降,因此將通過經濟伙伴協議優先處理投資事宜。她希望日本企業更多地在印度尼西亞投資制造業,而且她相信印尼政府游說跨國企業分散投資的新策略,對扭轉劣勢會有幫助。
中印強強聯合
馮慧蘭的家族以實際行動支持她的論調。馮慧蘭的丈夫洪培才,與她一樣是印度尼西亞華僑,現任跨國公司雅斯拓Axalto的副總裁兼總經理,并被派駐上海任職,雅斯拓在中國和印度尼西亞都有生產線,制造電話的SIM卡。洪培才操流利的普通話,當日也出席亞非商業峰會,并為妻子充當翻譯,與出席的中國企業家交流,當中包括溫州鴻洋投資的董事長陳瑜。
陳瑜對本報記者說,他對有關能源的投資最感興趣,這方面在亞洲及非洲都大有可為,他在考察印度尼西亞的投資環境后,會在下半年再到非洲一趟,尋找投資機會。
兩國的大型企業則先行一步,組成強強聯盟。中信公司董事長王軍4月22日抵達雅加達,除了參加亞非商業峰會外,并于4月25日在總統府與印度尼西亞最大的企業之一、金光集團董事長黃志源簽署棕櫚油加工合作諒解備忘錄。印度尼西亞是棕櫚油生產大國,中國則是棕櫚油進口大國,兩家企業的合作,將令兩國經貿關系更上一層樓。據了解,目前兩大集團正在海南省研究共同投資開發大型項目。
印度尼西亞工商會館中國委員會主席紀輝琦接受本報采訪時表示,胡錦濤主席是次對印度尼西亞進行國事訪問,將促進印中企業雙贏合作。他指出,中國工業產品價廉物美,對印度尼西亞的產品確實造成壓力,但中國企業家到訪印度尼西亞之后,看到了市場環境以及印度尼西亞地大物博的優勢,可以在印度尼西亞投資,享受當地的優惠政策,在印尼同樣可以制造價廉物美的產品。
紀輝琦說,“我們的總統蘇西洛也很坦白,他自己就是個推銷員,他要把印度尼西亞推銷給各國企業,包括中國的企業。我覺得兩國的經貿合作的潛力很大,特別在能源方面,印尼的原油、天然氣、煤和棕櫚油的儲量都很豐富,這些正是中國最需要的。”
中國企業家除了在商業峰會上與印度尼西亞企業家交流之外,部分更已采取實際行動。其間在雅加達舉行的紡織機械展銷會中,多家中國企業參展。山西經緯紡織機械股份有限公司,便在會場內展示他們的王牌產品: JWF1416型粗紗機,該公司國際貿易部副部長鞠靜對本報說,他們在10多年前便開始開拓印度尼西亞及東南亞市場,希望透過出口質優價廉的紡機,協助東南亞紡織業發展,近年的銷售情況也越來越好。
江蘇牛牌紡織機械有限公司也在會場上展出其自主開發的超高速積極式凸輪開口裝置,用作制織緞紋、斜紋、平紋等簡單織物。該公司銷售部助理孔德華對本報說,這套裝置在內地每臺單價為1.7萬元人民幣,該公司已占中國國內70%的市場,今年首次透過展銷會介紹給印度尼西亞企業。他預計印度尼西亞紡織業引入中國制造的機械后,對減低成本、提升競爭力有很大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