縫制設備行業營銷的四大趨勢
我國的縫制設備產業正處于新的發展機遇期。隨著配額取消,市場中心的轉移,中國企業正面臨新的戰略轉型期。而中國企業的市場營銷也正處于創新與變革的階段。
從營銷業務到營銷戰略管理
我國的縫制設備產業是在一個大的國際市場環境下快速發展起來的,低廉的勞動成本和生產資料優勢,促進了這個行業的發展。有行業人士分析:過去國內縫制設備制造企業不是靠戰略取勝,而是憑借抓機會、憑借企業家的感知力、非常規的市場運作、終端上的技巧,近距離的貼身博弈取勝。在新的市場競爭環境下,隨著消費者需求質量與需求層次的提高以及市場競爭形勢的變化,這種短視營銷模式的劣勢日益凸顯。營銷戰略這個問題就越來越迫切地擺在企業的面前。
新的市場競爭形勢要求企業要從戰略角度思考營銷的問題,要把營銷作為企業長期競爭力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企業要從短期營銷行為提升到長期營銷行為,要建立具有戰略意義的營銷組織,建立科學的戰略營銷決策機制與決策程序,要以營銷策略調整渠道關系,打“組合拳”。企業要從追求短期市場擴張轉向注重市場培育,注重市場生態關系,注重整體的市場規劃與運作,要致力于建立企業整體的營銷核心競爭力。更多的企業領導人正在把經營理念集中到未來的企業營銷管理能力上。
從單一的終端為王到終端與產品、品牌的有效協同
終端為王是中國本土企業對抗跨國公司的法寶之一。這種模式是適應中國當時的市場競爭環境和營銷生態的。但隨著市場環境的變化和重心的轉移以及國外企業對中國市場的逐漸了解,終端為王營銷模式的優勢在削減,而產品與品牌的劣勢凸顯。過去渠道的選擇依據的是競爭導向和經銷商導向。因為當時中國的市場規則還沒有完全確立,消費者不成熟、不理性、需求同質化,整個中國經濟又是一個非均衡經濟,這就導致市場機會主義盛行,市場機會很多,有許多空白點。這時,市場競爭的維系點就是終端網絡,制造商就是要抓經銷商。抓不住經銷商時就干脆自己做,自建營銷網絡,直插終端。
但隨著行業平均利潤的下降,消費者力量的崛起,企業靠單一、同質化的產品已經不能滿足消費者多元化與個性化的需求。這時,企業營銷就要基于產品競爭戰略做產品規劃,要打產品的“組合拳”。與此同時,企業產品品牌的市場地位就變得很重要了。這種情況下,單純靠在終端上促銷,而沒有品牌力的協同,企業就始終缺乏真正的競爭力。這就需要從以價格競爭為基點過度到產品差異化與品牌的競爭,要以異化打造消費者無法抗拒的產品,要通過品牌整合來拉動銷售。這就要求營銷模式從單一的終端為王到終端與產品、品牌的有效協同。同時全面提升企業國際營銷力。
在全球一體化的市場競爭環境中,由于跨國公司的大量涌入,中國企業在本土就直接參與了國際競爭。中國企業的國際營銷能力首先是以本土營銷能力為基礎的,但中國企業不能僅局限于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局限于本土營銷模式,一定要有國際化的營銷視野與營銷能力。例如上工、中捷、大富基等企業通過收購、合作的方式,強強聯手進入國際市場,極大地提升了國際營銷能力。
從勞動密集型和資源消耗型轉向精兵簡政與資源集約
中國企業的終端為王在某種意義上是靠終端的“人海戰術”,是靠大量的資源投入,這就導致資源的極度消耗與浪費,人均效率的低下。新的競爭環境,要求企業從“人海戰術”轉向“精兵簡政”;從營銷的散兵游勇轉向營銷的團隊建設;從無節制的資源投入與損耗轉向資源集約與整合。所謂“精兵”,就是要致力于提高員工的素質,提高員工的人均效率;“簡政”就是要基于市場要求,簡化組織與流程。所謂團隊建設,就是要使營銷人員從“一匹匹來自北方的狼”變成具有團隊合作精神的“一群狼”,致力于提高營銷團隊的整體作戰能力與整體業績。所謂資源的整合與集約,就是要提高資源利用的有效性,包括對營銷資源進行有效管理。要真正把營銷資源上升到經營管理的層面,這就是所謂經營營銷,它包括經營客戶資源、經營人才資源、經營信息與品牌資源等。
從單一地使用人才到系統的營銷人才建設
過去企業在對營銷人才的培養、開發上投入不足。近年來,也開始逐漸重視這方面,各個企業都紛紛開展培訓活動。不僅在企業內部開展培訓,像貴衣等公司還以福利的形式培訓經銷商,以此來提高企業的競爭力。但是當前這種培訓還只是一個開端,還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營銷人才的職業發展途徑過于單一,對人才的激勵也多以短期業績為導向,導致營銷人員創業激衰減,營銷行為短視,缺乏事業感、成就感。核心人才忠誠度差、流動頻繁。從本質上看,企業營銷網絡建設的核心在于人才隊伍建設,這就需要企業從單一地使用營銷人才過渡到系統的營銷人才建設。
杰克公司就是典型的學習型企業,進入公司的所有員工,包括門衛都清楚企業的近期目標和遠景發展目標。營銷人力資源機制的創新,包括牽引機制,即告訴營銷人員企業的目標在什么地方,企業對營銷人員的期望是什么,企業的核心價值觀是什么;激勵機制,即通過短期激勵與長期激勵的結合使得營銷人才把自己的命運和企業的命運結合在一起;競爭淘汰機制,干不好就下臺,真正把市場壓力傳遞到所有人的身上;約束機制,通過目標責任體系,既要使營銷人員富有活力,同時又能對他們進行有效的控制。根據營銷人員的素質特點,規劃營銷人員的職業生涯,同時開放多種職業通道,建立任職資格標準,使他們具有更廣闊的職業前景。強化營銷人員對組織文化的認同,增加培訓開發投入。建立科學的價值評價、價值分配體系,增強營銷人員的公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