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下月起制裁美國
- 據法新社報道,歐盟25個成員國同意,從5月1日起對美國部分出口歐洲的產品實行貿易制裁,這是歐盟在與美國就廢止一項有爭議的反傾銷法進行長期努力失敗后所作出的報復性舉動。
由于美國未能按期廢止所謂的伯德修正案,歐盟執行委員會于上月呼吁對來自美國的紙品、農產品和紡織品等部分產品加收15%的進口關稅。正在盧森堡舉行會議的歐盟25個成員國外交部長當天未經辯論就批準了這一制裁措施。
歐盟委員會曾于上月表示,它所提出的制裁金額是根據美國政府最近一次按伯德修正案所分配的反傾銷稅數目而確定的。據估算,制裁總額將接近2800萬美元。歐盟還警告說,將依據歐洲公司受損害的情況再度調整制裁方案。歐盟已經擬定了一份“后備制裁名單”,一旦必要時,就將再對這些美國產品加收進口關稅。此外,加拿大也已宣布要對美國部分產品加征15%的關稅。
據美國方面的統計數字,2001年和2002年美國公司從伯德修正案上獲得的累計收益約為5.61億美元。而歐盟委員會則宣稱,自從伯德修正案正式生效以來,每年被美國政府重新分配的反傾銷稅超過了10億美元,受益的美國公司主要分布在軸承業、鋼鐵和其他金屬制造業以及家庭用品和食品生產業。
歐盟還發出警告,如果伯德修正案在今年10月1日前還未能廢除的話,那么下一次分配的反傾銷稅將預計有“非常明顯”的增長,這筆數額很有可能達到16億美元。
專家認為,歐盟向美國揮舞制裁大棒實屬不得已而為之。由于歐美雙邊貿易額每年高達3700億美元,要想搬起制裁對方的“石頭”而又不致砸自己的“腳”,是件非常困難的事。
其實,歐美爆發貿易戰已經不是一次兩次了,根源還在美國和歐盟的水平分工以及產品的相似性導致了激烈的市場競爭。但基于雙方的實力關系,歐美貿易戰不會大打,但是小打會一直不斷。
導火索:伯德修正案
伯德修正案是美國國會于2000年炮制出爐的。根據這個法案,美國政府將征收的反傾銷稅重新分配給那些聲稱遭受國外產品低價傾銷損害的美國公司。之后,歐盟以及其他六國就此案向世貿組織提起了訴訟。
世貿作出裁決,要求美國于2003年12月27日最后期限前廢止伯德修正案,但美國會置之不理。于是,世貿組織去年授權歐盟等七原告可以采取報復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