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國對歐盟限制中國紡織品意見
- 歐盟各國的貿易部長們日前支持對中國廉價紡織品和服裝大量涌入歐盟市場的問題進行全面調查,但是對于迅速采取強制措施阻撓進口的提議意見不一。
法國經濟財政和工業部負責外貿的部長級代表弗朗索瓦·洛斯曾多次致信歐盟貿易委員彼得·曼德爾森,要求盡快設立歐盟監督機制。
法國工業部長帕特里克·德韋日昂稱,如果不采取措施制止中國紡織品泛濫,法國紡織業今年將減少7000個就業機會。
曼德爾森在這個問題上之所以面臨更大的壓力,是因為弗朗索瓦·洛斯和意大利工業部副部長阿道夫·烏爾索上周宣布,要召集與這個紡織品問題相關的所有國家周日在盧森堡開會。他們的目標就是爭取占多數的13個國家正式提出立即實行保護條款。這13個國家是法國、意大利、西班牙、波蘭、希臘、比利時、立陶宛、葡萄牙、斯洛文尼亞、捷克共和國、斯洛伐克、匈牙利和塞浦路斯。
而德國人則不像法國和意大利工業家那樣急于要求采取直接針對中國的行動。德國紡織和服裝聯合會負責外貿和歐盟政策的西爾維婭·容鮑爾認為,“如果確實存在失調,我們當然支持實施保護條款。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各種統計數據還不夠可靠,我們無法冒險投身到與中國的貿易戰中”。她還指出,1月1日取消配額必然會產生一些特殊的影響,因為有些進口商將產品進口推遲到1月份。她認為,有必要搞清楚,中國產品泛濫是否像歐洲服裝和紡織業聯合會所強調的那樣確實對就業產生了破壞性影響。
歐盟輪執主席國盧森堡的副外交大臣尼古拉斯·施米特說,25位貿易部長一致贊成由歐盟委員會展開為期60天的調查,看看廉價進口是否擾亂了市場。他說:“我們不排除采取保護措施的可能性。”
雖然歐洲紡織業呼吁歐盟采取強制性“即刻裁決”措施,并且得到了13個成員國的支持,但歐盟部長們未能就臨時削減進口達成一致。
瑞典、荷蘭和英國反對采取緊急措施,它們支持廉價進口的受益者--零售商和消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