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貿服裝”的秘密(3)
- 【扣子】
衣服扣子“貨不對版”,也是“好貨”標志之一。
大品牌因為恐懼“盜版”,會嚴格控制原材料進出。下單后,他們按照生產數量向廠家提供衣服的面料以及鈕扣、拉鏈等輔料。
考慮到生產報廢率,廠家一定能得到比預計多一點的面料,但配套的輔料就沒那么多了。做完訂單后,制衣廠通常面料有剩,扣子用光。這時,就有廠家“廢物利用”,用多余的那批面料,再隨便找點扣子做一批衣服。
這批衣服盡管細節粗糙,但主料挺括,也是外貿貨中不可多得的“極品”。
【接縫、拼花、拉鏈】
彩條衫、大花面料的裙子,最考驗外貿制衣廠的做工。
手工精致的衣服,彩條走向、花樣排布,事先都會有安排。衣服肩膀、袖口、腰身接口處,左右兩邊相同顏色的條子正好對牢,走向相同;花朵的每一片花瓣都嵌得“天衣無縫”,拼出一朵完整的花。
這樣的做法,不僅要事先設計周全,而且極浪費面料。有些高級成衣面料,1米之內都不會有重復的花樣,可想而知,拼出一朵花,要浪費多少料子。
【剪牌】
不要相信老板所謂的“剪牌貨”,那種標牌上不痛不癢打個小洞、剪個小角的,都是哄外行人的“噱頭”。
真正被迫銷毀的“剪牌貨”,一剪刀下去決不會留情。要么是剪個月牙形,把商標上的字全摳掉;要么就是把商標“連根拔”,只剩下兩道商標縫線依稀可見。反正不能讓你認出來。
【面料】
真正定奪一件“外貿貨”的品質,說到底還要摸面料。
就說今年滿街都是的那件BCBG黑色皺褶吊帶衫吧。專賣店掛著的那件3150元的,衣料輕薄軟透,掂在手上,仿佛握住一片云彩。四季青里款式相同、也用真絲做成的那件,開價只要135元,乍一摸也算柔軟趁手,但和真貨一比,就有點喬其紗的味道了。
好面料,就是要柔軟舒適,卻不失筋骨。比如,支數高的純棉質地厚,多洗幾次也不容易變形;好的大衣面料,隱約有一層光澤,揉搓幾次不會起球;羽絨衣要觸手柔軟,摸不到羽毛梗,還有防鉆絨的隔層……
因此,Tracy和Wendy最后一致建議“多摸,多看,多比較”。
“如果同樣的款式專賣店里有,最好費點心思,一件件比對過來,這才是鑒別‘外貿多余貨 的至高境界!說不定,你真能在小店里摸出件一模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