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遇與挑戰--促零部件制造業提速
我國零部件制造業正在加速發展。據縫制機械協會和國家統計局的統計數據顯示,2004年我國零部件企業完成工業銷售產值比上年增長28.16%。行業人土分析指出,對于競爭性很強的縫制設備零部件產業來說,中國是一個理想的縫制設備零部件生產投資地點。全世界有70%以上的縫制設備產品由中國生產,市場潛力巨大。
加工重心的轉移促進產業發展
盡管國外的縫制設備的零部件質量不錯,但是因為在國外生產費用太高,所以市場拓展困難。零件主要靠批量生產才能賺錢,所以由于價格因素控制市場,國外有很多的零件廠商都抱怨賺不到錢。早在上個世紀9n年代,中國的縫制設備零部件產業就已經取得了非常好的市場成績,質量也大幅提高,就連零件采購要求一向嚴格的重機、兄弟等公司也在中國找零部件配套協作企業。一個縫紉機至少要1600多個零件,國外企業在中國生產縫機不可能所有的零部件都靠進口,那么必然需要尋找國內零部件協作廠商合作。中國縫制設備零部件比較便宜,比如,一個中國制造的主軸成本可能只有國外生產的1/5。國產零件之所以有巨大的發展空間,低成本不是最主要原因,質量和成本之間的平衡得到了市場的認可才是關鍵,更是綜合實力的體現。
國外企業把生產重心轉向我國之后,如果只是降低了勞動力成本,而零部件還都從國外進口過來的話,那么這些國外企業也就沒有什么生產上的優勢。從在國內生產的國外品牌的產品來看,大部分產品的零部件還是從國內采購。除了與整機企業配套協作外,國外的零配件批發商也是中國縫制設備零配件業潛在的客戶。據華聯公司展覽部經理吳怡君介紹,從每年一屆的“寧波零部件展樣訂貨會”就能看出我國的零件產業發展迅速,整體生產能力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不僅吸引了中外眾多縫制設備整機生產企業組團前來采購,還吸引了美國、泰國、加拿大、韓國和中國香港的客商前來尋求商機。“寧波零部件展樣訂貨會”無論在規模上還是在人氣上每年都有很大的提升,展位面積每年都以20%的速度快速遞增。展會吸引了國內外著名的整機生產企業關注,如日星縫紉機(上海)有限公司的采購部主任樸敏植和兩位工程師,為了繡花機的零件,他們在河北青縣工縫零件的層位足足談了大半天。日本IUKI資材部的海外資材課、國內資材課的課長、系長,上海IUKI資構部的部長、次長一行十余人組團前來;關西(上海)工業縫紉機有限公司掘內敦浩總經理也都親自考察。
開發關鍵零部件意義重大
我國縫紉機零部件中,能取得主要市場地位的是送布牙、壓腳、針板等技術含量不高的零件,這些零件的質量水平與國外的水平已經沒有什么差距,國外品牌的整機企業對這些零件的采購基本已經本土化。但是縫紉機的關鍵性零件,比如機針和旋梭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差距還相當大,不能滿足整機企業的要求。2004年我國縫紉機針進口額393萬美元,同比增長40%,工業機旋梭進口額1798萬美元,同比增長92%。
進口零件的大幅度上升,一方面是由于去年上半年服裝生產企業對縫制設備需求加大,我國縫紉機整機市場異常火爆,造成對零件需求的大幅上升。另一方面,從以上的數據顯示也能看出,我國零件企業的產品無論從數量上還是質量上都無法滿足整機企業的需求,尤其是一些關鍵零部件。
盡管國內零件企業近幾年已取得長足進步,但是在關鍵零件生產上還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一方面是苦于先進的技術很難引進,先進的生產設備買不起;另一方面,一些小企業低價銷售使企業的利潤空間縮小,沒有實力進行技術改造,阻礙了關鍵零部件的發展。另一方面,零件企業的短視心理也阻礙我國零件業的正常快速健康發展。有一部分的零件企業只是一味賺錢,不重視產品的質量和新品開發。很多零件企業并不關注整機市場的變化,對產品的更新換代和發展趨勢沒有認識,很少有前瞻性眼光。國內也有相當一部分零件企業并非女口此,像江南、海昌、五菱等零部件企業,他們非常注重產品質量,有些企業會為了證明自己的實力而開發新品。
對于零部件企業而言,雖然表面繁榮會有一些麻痹作用,但是,今年的進口數額的增長無疑也是一聲警鐘,在今年如此火爆的縫紉機市場,整機企業不惜高價采購進口零部件,而將高額利潤拱手“讓給”國外企業,對中國企業來說不能不說是一種痛苦的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