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國縫機業對外的窗口
上海作為重要的國際化城市,在縫制設備產業國際一體化的趨勢日益明顯的今天,已經成為國內外縫制設備生產企業拓展市場和樹立國際品牌的必廣州、陜西、江蘇、天津)之首。
上海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這使其成為國外縫制設備企業進駐中國的首選城市。據上海海關公布的統計數據,2004年外資企業和私營企業成為了上海外貿的兩大增長點。其中外資企業的進出口總額為1766億美元,比2003年增長了五成,目前已占上海口岸外貿總額的六成以上。私營企業進出口總額近237億美元,比2003年增長了一倍多。上海口岸2004年與歐盟、日本、美國的貿易總額超過了1500億美元。與2003年相比,上海與這三大貿易伙伴的貿易總額增幅均超過了二成以上。日本和美國還分別是2004年上海口岸第一大進口來源地和第一大出口市場。
上海的經濟環境優勢也使其成為縫制設備企業投資的熱土。上海地區的縫制設備產業發展迅速,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國際縫制機械業生產重心向中國的轉移。據統計顯示,上海地區的縫制機械產業中,外資企業創造的產值占總產值的45%。而日本重機、兄弟、廣瀨、韓國日星等企業更占據了上海地區縫制設備產業的半壁江山,其快速發展的勢頭帶動了整個上海地區縫制機械產業的發展。
從國外企業生產重心的轉移也能看出國外企業正加大劉·中國市場的開拓力度,同時也是為了降低了勞動力成本和加強售后服務。中國已經成為外資企業全球化的重要戰略市場,對中國市場的擴張已經成為外資企業實現發展的重要手段,而上海就是第一站。
城市形象,是社會公眾劉·某個城市的總印象,是一個城市的文化資產。
上海城市品牌的形成、成長與提升,與上海經濟社會文化的發展相輔相成,互為推動。同時,上海又是長三角地區的經濟核心,所以上海給國外客商的影響是其他城市所無法企及的。上海的城市品牌形象優勢有助于企業提高自身的品牌形象,并有利于企業對國際市場的開拓。所以在外資品牌進駐上海的同時,國內企業也開始把上海作為一個對外的窗口,以上海為眺板加大對外貿易力度。
經上海市政府批準,一座國際化、多功能、專業化的上海國際服裝機械城已于2004年11初開始全面動工。該項目建筑面積50萬平方米,計劃總投資11.5億元人民幣,用3年時間建成。目前總建筑面積為24萬平方米的一期項目已進入全面施工階段,按計劃將于8月竣工。上海服裝機械城總經理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行業需要上海有這樣的一個貿易平臺,機械城是行業發展的必然產物。
當一個地區形成產業氣候的時候,就擁有了市場的聚合力。上海必會成為縫制設備產業的一片熱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