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機械工人對機械行業的認識
我曾經是一名機械工人,所以對我國的機械加工方面還了解一些。
我先說說數控機床。現在有人對數控機床比較迷信,以為是什么了不起的東西。其實,數控機床我國也能生產,其加工精度未必比普通機床高,而且未必能夠加工復雜形狀的零件。數控機床實際上適合于生產形狀相對不太復雜,批量比較大的零件,因為數控機床生產出來的零件質量非常穩定。操作數控機床的工人來說高中文化水平就足以勝任,對工人的技術要求并不高,只要掌握一些基本常識就足夠了。總的來說,數控機床就相當于我們在生活中使用的“傻瓜相機”,“傻瓜電腦”等。對于工廠不能大量裝備數控機床決不是因為工人的素質問題,其原因在于:第一、價格過于昂貴。第二、數控機床只適合加工大批量的零件,起性能價格比相對與普通機床來說不高。第三、數控機床對于環境要求比較高,比如空調、周圍的衛生狀況等。
對于那些形狀復雜,精度要求較高或產量比較小的零件自然就要用普通機床,而不用數控機床。這就好比專業攝影者攝影時使用普通照相機。而業余攝影者要使用“傻瓜照相機”一個道理。對于操作普通機床的工人的要求相對來說要高一點。我們國家的普通機床與西方國家相比差距不大,工人的技術水平與西方國家相比幾乎沒有差距。可是,為什么我們的機械產品沒有西方國家的好呢。我想,有以下幾點:
第一,我們國家的國有企業內部機制有很大的問題(不是我胡說,我們國家技術高超的工人都在國有企業),工人的積極性不高,很多高精度的產品不是干不出來,而是工人不想干。
第二、我們國家的研發能力還不太強。
第三、由于內部機制問題,工人對于技術創新已經不如以前那么熱心。比如,以前有個工人叫倪志福,由于搞技術創新,發明了“群鉆”。而現在,工人自覺的進行技術創新幾乎已經看不見了。
第四,我國的熱處理無論從設備還是技術與西方國家的差距都比較大。比如我們曾經聽說我國戰斗機尾噴管被燒紅,發動機或機體出現裂痕等,這些都是熱處理的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有差距,并不是我們的加工精度達不到。
第五,有些國有企業十幾年甚至幾十年沒有更新過設備。比如我以前操縱的機床就是1958年的。
最后,我要說的是,我國的機械加工行業唯一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沒有差距的就是我們的技術工人隊伍。由于國企的情況不太好,現在的技術工人普遍厭倦自己的專業,對提高自己的技術水平不積極,所以現在這支隊伍的整體水平已經開始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