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2004中國服裝原創品牌年度大獎:傾心打造公信力
- 第一篇:年度大獎:傾心打造公信力
“評選結果與行業實際情況基本相符。”無論是被評上大獎的企業,還是僅獲得入圍提名的企業,在對2003-2004中國服裝原創品牌年度大獎評選結果評價時,得出的結論驚人相似。這點讓大會組委會十分欣慰。組委會工作人員長時間煉獄般工作煎熬出來的評審標準和評審程序,在具有操作國際大獎經驗及在國際上公信力極高的普華永道公司全程監控下,經受住了市場的考驗,評出了眾望所歸的行業先行者。年度大獎,是對中國原創服裝品牌的一次市場檢驗,也是對服裝行業協會大賽操作能力及對行業發展把控能力的考驗。
為了共同的信念
中國服裝業1995提出品牌戰略,很多企業都有10年前后品牌發展歷程。中國紡織服裝工業的發展和中國國民經濟持續快速發展息息相關,是國民經濟發展帶動的,國內消費拉動作用的結果。中國服裝70%以上是內銷市場,是內需帶動了行業和企業的發展。從無品牌到做出品牌,漫漫10年品牌經營路,是國內市場這塊沃土滋養了中國服裝品牌的成長。
但到今天,中國服裝品牌面臨著從弱到強的難題。一些實施品牌戰略的先行企業當發展到一定的時期充分體會到,品牌的培育不是一個企業單打獨斗能解決的事,只有一個行業整體的發展才有各個企業的更好發展;某一個企業無論如何強大、如何有能力,都不可能脫離它所生存的產業大環境而獨立存在。而要想有整個產業環境的發展,要靠眾多服裝企業的努力,更需要作為權威機構協會的努力營造和引導。一些企業呼吁,創品牌不僅僅是企業的事,也需要得到行業和社會支持。像中國所有勞動密集型行業的痛一樣,中國有給世界奢侈品品牌、高級成衣品牌加工的能力,但自己卻沒有進入國際市場的品牌。在這方面還不如印度,印度還有一批暢銷世界的品牌。倡導發展原創品牌,引導企業在品牌之路上做大做強,這是當前中國服裝協會最急迫的任務。
2003——2004中國服裝品牌年度大獎評選活動,就是要在行業樹立一批先行者的榜樣,要適時建立起一套自己新的評價體系。要讓中國服裝業知道,先行者發展成什么樣,以后會是什么樣,服裝業應朝哪個方向努力。而做這一切的最根本目的,是讓中國的原創品牌從此朝品牌化戰略發展的新目標邁進。在大獎組委會工作人員耐心細致開展工作后,大獎賽得到了眾多企業的積極響應,有近200個品牌參加,其中許多是行業中具有代表性的品牌。由于有共同的信念,中國縫紉機行業的龍頭企業中捷縫紉股份有限公司贊助了年度大獎活動。中國的縫紉機企業和中國服裝企業同病相憐,由于自己的原創品牌不過硬,中捷也在給世界一流的縫紉機品牌做貼牌,自己的品牌產品怎么也賣不出高價。中捷希望贊助年度大獎,在中國服裝原創品牌提升的過程中,自己的品牌也得到提升。對于行業協會倡導原創品牌這一用意,在市場中摸抓滾打的服裝企業有很強的認同感。福建省七匹狼實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周少雄對認為,原創性是年度大獎活動有別于其他活動的最大特點,是根據中國服裝企業的特點、具體狀況提出的,能更好地推動中國服裝企業品牌自主創新的進度。江蘇紅豆實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周海江認為,年度大獎要求原創性,其實就是要看企業的創新能力如何。中國紡織服裝業要能夠在2005后的市場中取勝,缺乏創新能力,是不可能的。企業創新的內容很廣,包括管理創新、制度創新、技術創新、營銷創新等方方面面。這就需要中國企業積極行動起來,不斷加大對創新的投入與支持,加強開發能力。
把意會的內容量化為鋼性的標準
年度大獎從一開始就堅持市場檢驗原則,品牌好壞,核心是市場說了算。而真正要能做到市場說了算,必須建立一套公平、公正、公開的全新評價體系。中國服裝協會副秘書長王茁介紹,組委會對此采取了二個舉措:一是聘請普華永道公司全程監控,看中的是普華永道的公信力及其操作國際大獎的經驗。二是從頭到尾不收參評品牌一分錢。所有贊助商不能找服裝行業的企業。因為組委會認,服裝企業一掏錢,勢必影響組委會的公信力和組委會在操作時的公正性。
年度大獎有著嚴格的評審程序和評審標準。這套經組委會工作人員3個月頭腦風暴、逐條科學論證、設立模塊等程序形成的評審程序和評審標準稱得上年度大獎研發出的有科技含量的產品,其最大的價值是把許多模糊和只能意會的東西量化了,正是這種量化使得評審工作有了鋼性的標準,可以把人為因素控制在最小。
年度大獎設立評委會制度,評委包括行業專家、各地方協會代表、質檢機構代表、商業代表、理論界代表、策劃界代表、商業代表等。初評和終評有不同的程序。初評入圍品牌要求半數以上的評委通過,實際評審中出現前15名得票相同,對后幾名并列的重新投票,直到產生差距為止;出現不過半數的情況時,從后面去掉一個簡單得票最少的,對所剩下的再進行投票,直到選出得票半數以上15個品牌為止。普華永道對所有投票環節進行監督。終評對風格大獎、品質大獎、策劃大獎、創新大獎、潛力大獎、營銷大獎、公眾大獎、價值大獎8個獎項分別有不同的評審標準和評審程序。這些標準體現出很強的科學性和創造性。以營銷獎為例,考評的不是品牌的銷售額,而是品牌的營銷力,營銷力包括總營銷額除上店面總面積,得到單位面積營銷額,單店產出,平均單價,總銷售額、總銷售量,單位廣告產出6個方面。而且每一方面有不同的權重。根據不同的權理再進行數字模塊計算,得出品牌營銷力的數據。這個數據跟國家質檢部門作出的質檢報告一樣是硬邦邦的。普華永道稱這個模塊是“組委會的專利”。從營銷力的評價涉及的層面看得出,這種評價比銷售額的評價要科學得多,其更能真正反應出一個品牌的真識市場情況。潛力、價值獎的評審也都有不同的計算模塊。而品質獎的評審,直接引入國家質檢機構抽查產品,具體做法是,入圍品質獎的企業向組委會提供10個代理商或分公司的地址;提供最少二套件的提貨單,委托質檢單位出差,隨機抽檢。新監測的縮水率等指標比國家標準還高。嚴格的評審標準和評審程序,普華永道的全程監控,保證了年度大獎的公平、公正、公開,這也使得讓市場說話,靠實力競爭的評獎活動有了真正的意義。無怪乎,服裝界一直以業界先峰姿態出現的杉杉集團掌門人鄭永剛,在得知杉杉獲得兩項年度大獎后,有暈眩的感覺,在獎項典禮上感言時,他像一個久經征戰,終獲電影“奧斯卡”大獎的明星一樣,少了以往的豪言,代之的是發自肺腑的感激。
讓原創品牌贏得市場尊重
2003-2004中國服裝品牌年度大獎以自愿參評的中國原創服裝品牌為評選對象。中國服裝協會副會長陳大鵬強調,設立中國服裝品牌年度大獎的意義,絕非在行業內部排座次,而在于通過對優秀中國服裝原創品牌的表彰,發揮其榜樣與先鋒作用,從而推動和促進中國服裝業堅定走品牌道路,不斷提升原創品牌水平;在中國服裝行業內強化品牌意識和知識產權保護意識,推動中國服裝企業在設計、質量、營銷、創新等品牌各方面的工作,促進中國原創服裝品牌的全面發展,也是為了進一步擴大中國服裝品牌的社會知名度和社會影響力。
這是一種未雨綢繆的提前準備,這種對未來的準備是十分重要的。不同于計劃經濟時期,服裝企業不是靠統計廠房、機器的數量來界定企業的價值,而要看原創品牌帶來的無形資產。這種資產不會跟隨固定資產消失掉。正如科研企業的研發一樣,也許只有20%到30%的成功率,但它將帶來巨大的利潤,更重要的是能確立企業未來的競爭優勢。如果不做這種準備的話,可能十年之后,中國服裝業將面臨不可想象的困局。其實公信力的活動對企業是有吸引力的。2003-2004中國服裝品牌年度大獎頒獎典禮,可能是服裝業老總到得最齊的一個活動。這一方面說明這個獎的必要性和它在企業心目中樹立起的公信力,同時也說明中國服裝企業在走向成熟。很多沒有獲獎的企業家,他們敞開寬廣的胸懷去為服裝行業中的先峰和榜樣鼓掌和賀彩!他們深知,中國服裝品牌要做強,首先得相互學習、相互欣賞、相互捧場,擰成一股繩,共同創造一種氛圍。
2003-2004中國服裝品牌年度大獎有著深遠的意義。首先,它確立了行業風向標。中國服裝協會有關負責人介紹,獎項評選的目的是激勵發展方向正確的優秀服裝品牌,指引整個行業的發展方向,由于獎項不是終身制,將不斷刺激現有品牌的發展和新的優秀品牌的涌現。服裝協會將其作為一項長期的工作來抓,這是使中國原創服裝品牌走向世界,在國際上贏得話語權,贏得尊嚴和尊重的一種積極努力。
獲得品質大獎的報喜鳥集團董事長吳志澤表示,年度大獎的專業性非常強,8個獎項其實是每個品牌都應該做好的8個方面,企業入圍的很可能只是其中的一兩項,但是品牌本身要從8個方向全面發展,這對企業來說很重要。愛登堡集團有關人士認為,年度大獎從一個品牌的多角度進行評選,并不是單純評選企業規模的大小或者實力的強弱,能夠拓寬品牌發展的思路,十分有意義。其次,為服裝企業提供了學習和交流的機會。獲得創新大獎的依文集團認為,行業的未來要大家共享,在參加評審活動的過程中,依文既要把如何走到今天的經驗與大家分享,又能了解到別人是怎樣創造奇跡的。依文在受矚目的同時也學會了如何更多地提升自己、超越自己、突破自己。另外,年度大獎開啟了向公眾、社會展示的窗口。年度大獎不只設立了需要消費者參與的“公眾大獎”獎項,要評選出消費者心目中真正的中國名牌,更在終評細則中加強了網上投票等群眾參與的環節。同時,通過眾多渠道向社會宣傳。頒獎典禮上,眾多社會名流、文化精英、政府官員、行業管理者眾星捧月般為獲獎品牌開獎,增強了活動的社會影響力,對獲獎及獲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