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紡織服裝采購商到杭州看“提稅”
- 在美歐對我紡織服裝頻頻設限之際,昨天,我省迎來了近百位美國紡織服裝采購商。此前三天即本月20日,我國決定對紡織品出口關稅進行調整,自6月1日起,對今年1月1日開始征收出口關稅的74種紡織服裝的出口關稅稅率由0.2元/件提高到1元/件甚至更高。
作為中國紡織服裝第一出口大省,這次提稅對浙江紡織企業會造成何種影響?美國進口商們對此又有什么看法?今天在杭舉行的“美國紡織買家中國采購會”上,記者就此進行了廣泛采訪。
低檔出口無利可圖
由于本次展會是提前兩三個月就已經安排好的,因此對于最近歐美對我國部分紡織品設限和此次我國主動提稅,一些企業頗感應接不暇。
寧波市鄞州弘順制衣有限公司是家擁有200多名員工、年出口僅200多萬美元的出口生產企業,總經理鄔燕這次帶著精心準備的童裝樣品來參加展會。她告訴記者,工廠最近接了一筆30萬件棉制T恤的單子,提稅后,關稅從每件0.2元提高到1元,這意味著每件成本提高了0.8元,一筆單子下來企業就要減少利潤24萬元。
鄔燕的話反映了許多類似的小型紡織企業的心態,對他們來說,配額取消的好處才享受了幾個月,接下來的形勢則讓人難以琢磨。
當然,抱著輕松心態來參展的企業也不少。從事棉制襯衫生產的紹興九田服飾有限公司董事長孫建江是頗為樂觀的一個。他告訴記者,該公司產品一直100%出口日本,這次來主要是探探商機,看能否發展一些美國的新客戶。他表示,增加關稅后,反而能促使企業調整出口產品結構,更加重視提高質量和科技含量。
盡管一部分出口產品也在此次提稅的范圍中,但杭州漢龍威爾服裝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鴻貴神情仍顯得比較輕松。他告訴記者,已有兩名美國采購商表示要參觀該公司,多數詢價的美國買家都對該公司設計獨特的休閑服裝表示出了濃厚興趣。在談到提稅的影響時,劉鴻貴表示,提稅當然會影響漢龍威爾產品的出口利潤,但他同時表示,理解國家出臺此政策的苦心,而且,與一些產品層次較低的企業相比,該公司生產的服裝由于設計含量高,產品價位也相對較高,因此能夠消化此次提稅造成的大部分減利因素。
產品提價可行嗎?
此次提稅后,采購商是否能接受浙江紡織企業的提價要求呢?
對此,來自美國的布瑞恩·斯卡利先生告訴記者,他一直在關注最近美國政府設限和中國對出口紡織品加稅的事情,由于未來政策不明朗,他們現在下單時更加小心翼翼。至于是否接受中國紡織品提價,他表示,這要看產品在性價比上是否仍然契合當地消費者的需求,如果消費者不能接受,那么他只好轉向其他成本更低的國家。同樣,美國采購商丹尼爾也表示,不能接受中國企業的提價,在他看來,浙江紡織服裝的價格并沒有他預想的低,如果還要加價的話,他會選擇到巴基斯坦、印度等國采購。
來自洛杉磯的美商康沛有限公司總裁夏國偉這次旨在尋找合適的運動休閑服飾生產商。對于中國企業可能的提價要求,他表示理解。他認為,中國紡織品的優勢在于完善的產業主輔料供應鏈和配套設施,而成本優勢并不是第一位的,因為現在越南、柬埔寨等國家的生產成本更低。對于目前遇到的一連串的問題,他認為,困難只是暫時性的,采購商和生產企業最好能共同努力,克服成本上升等不利影響。
吃好吃久后配額時代“蛋糕”
紡織業是浙江的優勢產業,此次提稅對浙江紡織業的未來發展會產生何種影響呢?
中國國際貿易促進會秘書長董松根表示,在歐美目前頻頻設限的情況下,我國采取積極主動的姿態解決爭端,反映了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的貿易大國的姿態,也有助于緩解當前紡織品貿易的緊張形勢。而從長遠來看,此次提稅也有助于推動國內紡織業的產業升級。他提醒浙江紡織企業,單純跑量的增長方式既容易引發貿易摩擦,企業也獲利不多,要吃好、吃久“后配額時代”的蛋糕,出口更多高附加值產品是惟一的出路。我國政府要控制的也是“量”,而不是“價”。
對此,寇杰(JeffCoey)先生也表示同意。這位美國國際棉花協會中國及東南亞地區總監告訴記者,提稅措施顯然有助于緩解當前中國與美國和歐洲在紡織品貿易上的爭端,在他看來,中國政府其實一直都十分清楚,中國紡織品要實現長遠發展,必須改變靠走低端、拼價格的發展方式,開發更多的高檔產品出口。對于未來的發展方向,多次來過浙江的寇杰認為,浙江的服裝加工能力已經很強,他建議,今后浙江要提高中高檔面料的生產能力,從這個方面作為突破來提高浙江紡織業的整體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