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服裝板塊何以大幅下挫
- 受部分紡織品出口關稅稅率提高影響股市再創近6年新低 紡織服裝板塊何以大幅下挫
滬深股市昨天創出今年以來最大單日跌幅,跳空低開后滬深兩市就呈單邊下跌走勢,上證指數最低探至1069.44點,再創近6年新低,收盤1070.84點,下跌28.43點,跌幅達到了2.59%。帶動股市如此大跌的動力,是紡織板塊的集體走弱,收盤兩市跌幅榜前列的幾乎清一色都是紡織服裝股票,其中近20只個股跌停。
市場做空最大動力
紡織板塊何以大幅下挫?主要原因是近期歐美國家對我國出口紡織品設置限制引發的貿易爭端日漸白熱化。上周六,中國決定自6月1日起大幅提高74種紡織品出口關稅稅率,其出口稅大部分從原稅率的0.2、0.3元/計量單位上調至1元/計量單位,增幅約為4至5倍左右,與紡織行業平均10%左右的毛利率水平相比,這大大壓縮了當前紡織產品的利潤空間,自然對紡織企業會產生極大的影響。投資者所擔憂的正是這點,因而造成了紡織板塊昨天大幅殺跌,成為市場做空的最大動力。
美國發難設置限制
歐美國家對我出口紡織品設限始于今年4月4日。當日,美國首先發難。美紡織品協議執行委員會決定對中國出口的棉制褲子、棉制針織襯衫、棉制及化纖內衣自主啟動紡織品特別限制措施調查程序。4月6日,美國制造業貿易行動聯盟等5家紡織行業組織向美政府提交對我7種紡織品的特限申請,涉及棉及化纖制非針織襯衫、套衫、胸衣等。同日,歐盟不顧中方多次堅決反對,在其官方網站公布《對華紡織品特限措施行動指南》,對我紡織品對歐出口增長設定了“預警區間”,緊跟著土耳其、南非、巴西、厄瓜多爾、俄羅斯、阿根廷、突尼斯、萊索托等跟風而動,都以不同形式對我紡織品采取限制。
貿易摩擦非我所為
其實,美國紡織品和服裝行業的萎縮是美國經濟結構調整的必然結果,并非因為從中國或其他發展中國家進口增加所造成的。二戰后,美國主動對國內產業結構進行調整,逐步淘汰低端產品,也就是說,如果美國固守紡織品和服裝生產,它也不可能有充足的資源和人力投入高技術產業發展。另外,從中國等發展中國家進口紡織品和服裝,受益最大的是美國人。因為美國從中國進口的服裝,很大一部分是美國企業在中國生產的產品返銷到本國市場,所以,設限實際上也限制了美國企業的發展。
因此,許多市場人士認為,在紡織品貿易問題上,美國政府需要調整思維方式,要摒棄過去那種一旦國內經濟遇到麻煩就從國外找借口的傳統。
體現中國政府誠意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崇泉近日指出,我國對部分紡織品調整出口關稅,是中國政府在紡織品一體化后,為防止紡織品國際貿易環境的公平和自由受到損害而采取的主動措施,充分體現了中國政府對維護國際紡織品貿易平穩發展的誠意和負責任的態度。其目的是為了促進我國紡織產業結構的進一步優化,加快推進我國紡織品出口增長方式的轉變,更好地維護我國紡織服裝企業應享受的紡織品一體化權益,推動我國紡織業的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
國家稅務總局科研所政策研究室主任張培森說,從宏觀經濟乃至國際經濟的層面看,提高紡織品出口關稅稅率,是國家為促進相關行業和整個經濟的發展采取的積極措施。這提示中國紡織服裝企業應注重提高產品的質量,提升產品的技術標準和環保標準,優化出口產品的結構,增加效益,而不是靠粗放經營。
不利影響相對減輕
那么,紡織板塊未來究竟如何。市場人士分析認為,此次稅率調整對我紡織出口企業影響較大,如出口成本可能增加,整個紡織行業產業鏈都會有一定的影響。不過,在紡織品出口稅率上,政府采取的是從量計稅的辦法,控制“量”而不是“價”,鼓勵企業更多出口高附加值產品,提高貿易檔次,因此對于出口產品附加值較高的公司影響相對較小,同時由于出口稅率調整方案已經醞釀有一段時間,相關企業已進行了較為充分的準備,不利影響相對減輕。只是隨著人民幣的潛在升值壓力,這才是對該板塊構成壓力的背景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