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裝業現存三個急待解決的問題
- 童裝市場存在著一種怪現象:一方面商場的童裝豐富多彩,款式、色彩、面料讓人目不暇接,另一方面,面對琳瑯滿目的童裝,消費者卻時常抱怨孩子的衣服不好買。在王府井步行街某商場童裝部,記者曾見一女士帶著10歲左右的女兒轉了20多分鐘,結果不是嫌衣服太貴,就是嫌質量太差,最終失望地離去。
消費者為何難以給孩子買到稱心如意的衣服?兒童服裝的出路在哪里?日前,記者帶著有關問題采訪了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有關專家。
童裝設計水平有待提高
據統計,我國有4.4萬個服裝生產企業,可有品牌的童裝專業生產企業還不到200家。對此,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童裝設計師唐女士告訴記者,國內童裝之所以缺乏競爭力,主要原因是整體設計水平有待提高。
唐女士說,由于各方面原因,目前我國專職童裝設計師數量不多,很多設計師主要以成人服裝設計為主,對于童裝只投入極少的精力,再加上我國童裝起步較晚、觀念落后,對童裝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所以童裝市場雖然潛力很大,但發展較慢。目前童裝設計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裝飾過于繁瑣記者在商場看到某品牌女式童裝,領口、袖口、衣邊點綴了不少花邊,胸前配有大塊的電腦繡花圖案,背后是多種拼接色塊及較多的英文字母。這樣過分追求繁瑣的裝飾,不僅提高了成本,增加了消費者的負擔,也使童裝顯得過于累贅,降低了文化品味。
款式趨向成人化童裝應充分體現兒童活潑好動、充滿生氣的特征,可市場上不少童裝成人化趨勢非常明顯。如成年人為保持身材或用作調整身形的高彈力健身衣類,也翻版衍生在童裝系列。兒童正在長身體,這種過于緊繃的衣服勢必影響孩子的發育與健康。還有些童裝只是簡單的成人服裝的縮小號,款式單調、呆板,失去了童裝所必備的童真和童趣。
面料質量不過關童裝面料應以柔軟、透氣、伸展、輕松、舒適為主。但有的童裝在設計時選擇的面料質量不過關,有的幾經水洗后或變得寬大松弛、或變得狹小緊繃;有的染色的色牢度差,日光照射或洗滌后失去了當初的艷麗;還有的面料在袖口前胸等磨擦處容易起球,發黑的小絨球大大破壞了服裝的美觀;更有甚者,有的面料含有福爾馬林及熒光等化學物質,有害于兒童身心健康。
童裝品牌效應有待強化
有關資料顯示,近幾年,外國品牌童裝已占據中國相當大的市場份額,幾乎達50%,國內有特色的童裝品牌占市場份額很小,只有30%左右,70%的童裝企業處于無品牌狀態。
我國有3億兒童,是名副其實的世界“童裝大國”,如果每個兒童一年買一件衣服,年銷售量就達3億件。由于我國經濟水平總體不高,對童裝的需求量仍以中低檔為主,那些無品牌童裝,雖然價格便宜,但大多無商標,無號型標志,縫制粗糙,理化性能差,外觀不整潔等。童裝企業在國外童裝品牌強手如林的競爭中,要想立于不敗之地,必須走品牌效應這條路。現今,國內品牌童裝數量較少,如北京的“派克蘭蒂”、“水孩兒”,上海的“笑瞇瞇”、“好孩子”,廣州的“米奇妙”等,不僅款式新穎、色彩明麗,而且做工精細、質量上乘,深受家長和孩子喜愛。服裝界專家指出,提高我國童裝的品牌效應,增加與國外品牌的競爭力,在高檔產品中爭奪市場份額,已成為童裝發展的當務之急。因為如果我國童裝總是在低檔次、低質量中相互競爭,會使生產水平與先進國家的距離越拉越大。
童裝價格有待降低
孩子衣服價格太貴是許多年輕父母共同的感受。的確,只要到過童裝商場的人都不難發現,質地較好、做工精良的中高檔童裝,價格均在200元左右,做工一般也得上百元、幾十元,對于工薪階層來說,確實難以承受。在北京城鄉貿易中心,一位正在給兒子選購衣服的媽媽對記者說:“如今的衣服真難買,孩子長得快,一件衣服穿不了多久就小了,買貴的經濟承受不起,買便宜的質量上不去,孩子也不愿意穿。”那么,童裝的價格能否降一些呢?業內人士呼吁:應像重視成人服裝那樣,組建專門的童裝專業協會,統一協調童裝的設計、生產和營銷,使消費者都能為孩子買到既便宜又實惠的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