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匯率上揚將產生廣泛影響
- 如此長時間以來,匯率分析師們一直錯誤地預測說中國很快就將重估人民幣幣值,以致于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全球貨幣研究部門的負責人任永力(Stephen Jen)將這種預測比做是狼來了的故事。
就像這則寓言故事中說的那樣,狼終將會出現。當狼真的來了時,它不僅會給貨幣策略師和跨國公司,而且會給股票投資者帶來許多值得深思的東西。自1994年以來,人民幣匯率一直被固定在人民幣8.28元兌1美元的水平。
沒人知道在中國改變釘住美元的匯率政策后人民幣匯率最終將處于何種水平,但人民幣將會走強卻是肯定無疑的,而包括日圓和新臺幣在內的亞洲多數貨幣也將一道走強。高盛(Goldman Sachs)駐倫敦的歐洲股票策略部門負責人彼得.奧本海默(Peter Oppenheimer)說,人民幣幣值重估引發亞洲貨幣普遍走強所產生的影響可能比人民幣幣值重估本身所產生的直接影響更大。
有可能從人民幣匯率調整中立即受益的是那些向亞洲大量出口產品的公司。這是因為它們在亞洲獲得的收入將能兌換成更多美元、歐元和其他歐洲貨幣。如果它們所出售的產品是以弱勢貨幣(如美元)計算成本的,那它們獲得的益處會更大,因為這些公司的利潤率也將增長。在這些公司中最能獲益的是那些奢侈品生產企業,如美國的Tiffany & Co.、意大利的Bulgari SpA、法國的Hermes International SA和LVMH Moet Hennessy Louis Vuitton以及瑞士的Richemont等。Tiffany & Co.去年在亞洲地區的銷售額占了該公司當年總收入的23%。
摩根士丹利的歐洲股票策略師羅南.卡爾(Ronan Carr)說,其他從亞洲地區獲取大量收入的行業還包括半導體、高科技、耐用消費品、服裝以及香港的銀行業。他列出了四家能從亞洲貨幣幣值大規模重估中獲益的公司,它們分別是:英國的渣打銀行(Standard Chartered PLC)、荷蘭的晶片設備生產商ASML Holding NV、瑞士的鐘表生產商和零售商Swatch Group AG以及德國的寶馬汽車公司(BMW AG)。卡爾指出,渣打銀行77%的利潤來自亞洲,ASML和Swatch分別有55%和31%的銷售額來自亞洲。
談到寶馬汽車公司,卡爾認為,歐洲汽車行業相對于亞洲汽車生產商的競爭力將獲得提升,因為后者的成本將會隨著亞洲貨幣匯率的上升而走高。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CSFB)列出的從人民幣升值中獲益的公司名單則像是一個西方知名汽車公司名錄,除寶馬汽車公司外,通用汽車公司(General Motors Corp.)、福特汽車公司(Ford Motor Co.)、大眾汽車公司
(Volkswagen AG)、PSA標致雪鐵龍(PSA Peugeot Citroen)、雷諾公司(Renault SA)和菲亞特汽車公司(Fiat SpA)的名字也赫然在目。
其他與亞洲公司(特別是日本公司)存在直接競爭關系的企業還包括建筑設備生產商卡特彼勒公司(Caterpillar Inc.)、瑞典的軸承生產企業SKF、德國的印刷機生產商海德堡公司(Heidelberger Druckmaschinen)、芬蘭的發電設備供應商Wartsila以及瑞典的工程公司Atlas Copco。
亞洲貨幣走強帶來的另一個結果是亞洲的消費者將變得更加富有,奢侈品公司將因此成為受益者。那些收入的很大一部分是亞洲貨幣而許多成本卻是以美元計算的航空公司也將大受裨益。CSFB的分析師們看好大韓航空公司(Korean Air)、中國東方航空公司(China Eastern Airlines)、中國南方航空公司(China Southern Airlines)和馬來西亞航空公司
(Malaysia Airlines)。有望受益的中國公司包括聯想集團(Lenovo Group)以及各類電信、游戲和公用事業公司。
但投資者在開懷大笑之前,他們也應認識到會有公司因亞洲貨幣走強而蒙受損失,其中還包括一些從亞洲采購產品的大型知名企業。如瑞典的零售商Hennes & Mauritz AB、美國的零售商Target Corp.和沃爾瑪(Wal-Mart Stores Inc.)、個性化填充玩具生產商Build-A-Bear Workshop Inc.以及德國的Puma AG和阿迪達斯(Adidas-Salomon AG)等運動鞋生產商。這是因為,如果人民幣和亞洲其他貨幣大幅升值,這些公司用美元從亞洲采購產品的成本將有很大增加。CSFB還指出,在手機生產商中,摩托羅拉公司(Motorola Inc.)20%至25%的成本、諾基亞公司(Nokia Corp.)約三分之一的成本發生在中國,所以人民幣升值也將使它們受損。
當然,有些公司可能會對它們的外匯風險進行對沖,從而消除匯率變動對自身業務的影響;還有一些公司可用其亞洲銷售收入的增長來部分抵消掉亞洲貨幣升值對其成本產生的推升效應;而那些在亞洲地區采購的美國和歐洲公司還有可能迫使其供應商幫它們分擔一部分增加的成本。
但有一點是清楚的,那就是要求人民幣升值的壓力正在日漸增長。貿易保護主義者已在美國國會提出議案,要求對所有進口自中國的產品加征關稅,除非中國答應重估其貨幣的匯率。美國財政部上周雖然未將中國列入匯率操縱者名單,但卻表示,如果中國不采取重大步驟以建立浮動匯率制,它在今年10月時就有可能要將中國列入這一名單了。在多數分析師看來,所謂實行浮動匯率制就意味著要重估人民幣幣值。
一些分析師預計,如果中國不采取這一行動,后果將是嚴重的。Foreign Exchange Analytics的經濟學家大衛.吉爾摩(David Gilmore)說,如果中國不對人民幣匯率作出任何變動,那么最壞的情況是金融市場將遭受重創,特別是如果中國決定通過拋售手中的部分美國國債來進行報復的話,美元匯率將會重挫,美國國債的收益率將會上揚, 全球經濟增長也會出現停滯。
許多經濟學家認為人民幣走強也符合中國的長遠利益。因為將人民幣匯率與美元掛鉤增加了中國的通貨膨脹壓力,并導致資源配置不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