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整修 四大頑疾造就的商機
服裝出口現狀
眾所周知,紡織服裝業是我國拳頭出口產品,從1994年以后我國就成為世界第一的服裝出口國。但是,服裝生產發展多年來一直是以數量型增長為主,增長速度過快,使得行業內存在多年的潛在問題正在被激化,這些問題對于我國服裝行業將會產生深遠影響。
雖然我國已經是服裝出口大國,但是服裝產業還處在較低的水平上,基本以大路貨為主,產品雷同、低價競爭、缺乏品牌、效益不高。中國紡織服裝業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相當大,如成服的平均出口單價僅及意大利服裝平均出口單價的1/5左右。近10年來我國每年對俄羅斯服裝出口價值10多億美元,雖然中國服裝在俄羅斯服裝市場占有相當的份額,但沒有在俄羅斯市場有影響的企業和品牌。中國服裝通常只能寄身露天大市場,在地攤里叫賣。
從1998年開始,我國服裝出口單價連續6年下降,據海關統計,2003年1至6月份我國出口服裝平均單價為2.12美元,比去年的2.24美元下降了5%,比1997年的平均單價2.95美元,下降了28%。
四大頑疾
造成我國服裝出口單價和總量下降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但是就服裝本身的質量來說,四大頑疾對服裝企業在出口創匯時產生的阻力是不可小視的。
面料和服飾中存在的色差、色花、織疵和污漬成為服裝的四大頑疾。這是服裝生產企業無法避免和逾越的現象。
四大頑疾長期以來一直困擾著世界各地的服裝制造企業,面對這個問題,各國總有各國的高招,大多數是在生產過程中進行近乎苛刻的工藝控制和監督。而我國服裝行業的傳統做法不外乎四條:一、要求面料供應商退貨;二、自行換片;三、降級降價;四、報廢。這些辦法在操作的過程中不但費時費力,更重要的是直接影響了廠家的形象和誠信。雖然,廠家和面料供應商均允許這種現象的發生,但是也只能限制在3%左右。
外國企業往往比國內企業更加看中質量和時間成本,一旦在同一批服裝中出現了四大頑疾,國內服裝廠商都會遭到不同程度的損失。主要的損失來源于規定的交貨日期,如:一家國內知名的大型服裝制造企業在為意大利的一個國際品牌進行來料加工業務時,由于工期比較緊,所有工人都是加班加點才完成了進度,當第一批成品準備啟程時,意大利的質量檢驗組發現這批產品存在大量的肉眼幾乎無法辨別的色差問題,沒有辦法只能返工,但是到意大利的貨船每三天才有一班,這樣前后相差了六天時間,給兩個企業都造成了巨大的損失。
先進的技術
日本最早看到了這是一塊有利可圖的市場,他們利用一些新型的設備、藥品及其工藝方法,順利地解決了上述問題。此項技術的出現使服裝銷售商大大提高了對服裝質量的要求,因此,國際上對我國出口服裝的要求也越來越嚴格。
應國內服裝生產企業的要求,在我國服裝加工和生產比較密集的江浙滬一帶,一種以此項技術為基礎專門從事服裝整修的新興行業應運而生,他們成為江浙滬一帶的名人,成為服裝生產企業不可或缺的合作伙伴。
此項技術主要針對高檔的西裝、羊絨(毛)制品、針織品等產品進行色差、段差、色條、色花、白印、黑印、黑白點、印染不良、污漬、織疵、補洞等整修服務。
市場需求
我國現有服裝企業多的有些數不清了,東部地區尤其是東南沿海一帶,甚至一個縣中就有一二百的服裝生產加工企業,而正在進行服裝出口業務的企業在北京就有七八十家。每個企業都在為此事煩惱。
一位業內人士獲悉北京有了第一家服裝整修中心,連夜趕到整修中心,考察后說有這樣一家為服裝廠家服務的服裝整修中心,一年可以為本地的服裝廠家至少節約50萬元。
一個著名的服裝品牌的老總對記者說:“我們是以高檔服裝生產為主的企業,市場主要在歐美,每年就是面料上的問題,我就要損失過百萬。你看質量有問題我們就要無條件地返工,這中間會產生支付對方的賠償金、工人的加班費用、原料的費用等等;如果在國內沒有發現質量有問題,到了客戶的手中損失更大,往往消費者根本就發現不了的問題,只支付我們50%的費用,甚至更低,我賣2000元—3000元的衣服就是1000元,賠錢不說,影響品牌是大事。”
北京博涵服飾整修中心的許女士告訴記者,一國內著名品牌的女士羊絨大衣市場零售價為5800元,一次意外的事情讓這家工廠的同一批產品中有56件大衣有問題要報廢,直接經濟損失324800元,經過許女士整修后有32件可以按原價銷售、22件做降價處理、2件報廢,挽回經濟損失269200元。而他們收費才1000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