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業基金:紡織服裝行業及其上市公司投資分析
- 紡織服裝行業及其上市公司看點
·出口和國內需求雙元拉動,產量快速增長
按照紡織工業協會統計:一季度,除化纖外,紡織行業的主要產品產量呈現快速增長的勢頭,累計生產紗275.31 萬噸,同比增長21.99%;布76.92億米,增長20.68%;服裝28.66億件,增長20.46%。一季度紡織工業產銷率達到96.92%,比去年同期的96.09%提高0.83個百分點。
紡織工業在產量同比大幅上升的背景下,產銷率同比提高0.83個百分點,產銷銜接基本良好,主要得益于國內市場的穩步快速增長和由于配額取消帶來的出口增長。
一季度規模以上紡織企業內銷同比增長28.04%,比去年同期的27.24%提高0.80個百分點,超出外銷增速6.14個百分點;內銷比重達到71.87%,比去年同期提高1.38個百分點,內銷快速增長以及所占比重的逐年提高,顯示出國內需求是紡織行業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
·出口總體增長平穩,但對原設限國增長過快,招致特保范圍越來越多
一季度對原設限地區出口紡織品服裝82.03億美元,同比增長56.07%,增幅較去年同期上升31.56個百分點,占出口比重由24.32%增至35.80%。對美國出口紡織品服裝36.7億美元,同比增長66.8%。對歐盟出口紡織品服裝度39.7億美元,同比增長47.4%。
配額取消后,對原設限地區出口的較大增長主要由于:1、配額的取消使大量的轉口貿易變為直接貿易,對香港等地出口的減少實際對沖了對歐美出口的增長;2、配額取消減少了原有的配額成本,國外采購商與國內制造商的直接對接,使采購費用降低,也使出口產品價格有所下降。3、國內企業擔心未來歐美由于中國出口的大幅增長對中國出口實施特保,集中在第一季度出口。
05年一季度對歐美等設限地區出口的激增勢必帶來貿易爭端。4月份美國和歐盟先后啟動多起針對中國紡織品的設限調查,目前已有14類紡織品被美國、9類紡織品被歐盟納入“特保”調查范圍之列。涉及T恤衫、襯衫、毛衫、褲子、內衣、袍服、胸衣、亞麻紗和亞麻織物等產品。
·國內提高出口關稅以緩解貿易爭端
2005年5月20日,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決定,2005年6月1日起,對2005年1月1日起征收出口關稅的6類148項紡織服裝產品調整關稅稅率,其中:對39項產品調增出口關稅,新增亞麻紗1項征稅產品,對2項產品停止征收關稅,對3種產品調低出口關稅。
我們認為此次關稅政策的變化短期目的在于緩解同歐美貿易的摩擦,從長期來看有助于加快國內紡織服裝行業產品結構的調整和行業整合,從短期來看政策的變化對行業有負面影響,從長期來看對國內有競爭力的龍頭企業有利。
特保和關稅從表面來看僅是增加行業出口成本,但我們認為深層次影響在于:出口障礙的設置,將使部分產品轉銷國內,導致國內紡織行業的進一步競爭加劇,從而引起毛利率的下降以及由于出口成本增加帶來行業開工率的下降。同時我們也考慮到未來由于出口增長的變化,將會減少對紡織服裝原料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