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兩國相爭 蒙古從中得利
■中國1000個好項目 ■環球雅思英語十天速成
■斯巴魯汽車北京熱銷中 ■可怕連鎖加盟三大誤區
中新網6月4日電 據鳳凰衛視報道,美國政府5月份宣布了針對中國紡織品貿易的強硬抵抗措施,旨在保護美國同類工業免受失業等問題的沖擊。只過了幾個星期,布什的政策收到了實效。但是《今日美國報》的記者林池(David J.Lynch)6月3日指出,問題在于究竟是哪里的失業得到了解決,“不是在美國,而是在蒙古”。自5月中旬以來,美國先后3次宣布對中國7類紡織服裝進口實施限制,歐盟27日也宣布對中國兩類紡織品設限,這是WTO取消紡織服裝進口配額后不久,歐盟和美國首次對中國紡織服裝進口實施的限制措施。
中美之間紡織服裝貿易爭端有升級的趨勢,不過以中國大陸將以一敵二,迎戰歐美聯手攻勢。專家擔心,這場戰役影響重大,若一旦“大打出手”,將以兩敗俱傷收場,而更重要的是,可能再度造成貿易保護主義勢力的興起,嚴重傷害全球貿易與經濟發展。歐盟委員會負責貿易事務的發言人30日在新聞發布會上說,特意強調歐盟仍然有意愿透過談判達成雙方都滿意的協議。雖然大家都知道,“斗則兩傷,和則雙贏”,但在雙方訴求如此尖銳對立的情況下,一個“和”字又怎可輕易了得?
但“是戰是和”的猜測紛紜,當中國還沒有找到應對的最佳政策,“轉移陣地”就成了近期內解決問題的出路。作為中國鄰居的蒙古開始微笑了。《今日美國報》分析稱,為了避免美國對從中國出口的紡織品的限制,中國公司開始轉移到其它不受歐美制裁的國家設立紡織品工廠。也許在這種情況到來之前,蒙古在世界的眼中永遠都不會是一個經濟熱區,它只是那樣一個偏遠而不發達的代名詞。
美國奇服蒙古分公司(Magic Suit)的執行總監60歲的澤戴爾(Ron Zeidel)表示,“所有的中國紡織品工業又回來了。他們紛紛開始在這里建廠。這里將成為那些為了躲避歐美制裁而設立廠家的中國人的天堂。”50歲在中國工廠做工的丘一爾(Enkhtuya Choijil)說,“從6月份開始我們的日子就會變得很好過,會接到很好的訂單,我們的生活也會跟著提高的。”其實,從1月份全球紡織品配額制度取消以后,蒙古的紡織品工作就面臨著復活。蒙古可說是中國逃避歐美狂轟亂炸的寧靜港灣。
2004年,蒙古向境外出口的紡織品數額到達1億3700萬美元,有97%是流向美國的。而這個數額比中國一個星期向美國出口的還要少。中國2004年對美國的紡織品貿易額是驚人的,共有1160億美元。自從1月1日取消配額制度以后到目前為止,以中國向美國出口的手工男士T恤為例,總價值3300萬美元,只2004年同期出口數額的4倍。在舊有的系統下面,要求零售商向不同國家的供貨商購貨,那也是造成了90年代中期中國開始選擇在蒙古建廠的原因。
澤戴爾透露,當配額制度結束以后,至少10家本來開設的工廠宣布停工。但是5月13日美國商務部宣布的針對中國制裁措施卻給蒙古帶來的好消息。布什政府希望挽救的是美國的失業狀況,在2004年失業人數16600,過去的五年的積累總數是44萬2000。可惜新的制裁并沒有立刻緩解美國境內的失業局面,想不到位于亞洲的蒙古成為了第一個拍手叫好的國家。在這里已經可以感到巨大的變化,就好象是800年前成吉思汗統治時期的繁榮又可期待一樣。
39歲在蒙古經營紡織品工廠的經理賴英(音譯,Lai Yin)對《今日美國報》表示,“事情會有所轉機,因為美國已經對中國設限,例如純棉的襯衫等。此類貨品的訂單已經被轉移到了蒙古、柬埔寨還有越南。”賴英的公司預計在6月份雇傭150到200位新員工。2004年,他的公司向西方零售商沃爾瑪等輸送了將近600萬件襯衫、短褲和夾克等。其它在蒙古開廠的中國公司也紛紛計劃擴大規模,還有的開始將曾經被解雇的工人重新召回:土木金孟池公司(Tumujin Mench)將員工數擴大到26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