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裝服飾店讓老外“掏空”荷包
- 胭脂山衣坊里,有兩道西洋風景,其一是臨街頗具西洋風味的羅馬柱廊,其二是在街里進出的老外,他們專程來挑布做衣服的,他們喜歡唐裝。
“每次來,我的荷包總是被掏空,唐裝真是漂亮!”走進陳明華的中式服裝店內(nèi),法國人瑪麗穿著剛到手的旗袍,興高采烈地“秀”了一把。
不做西裝做唐裝
1996年,陳明華的店子在武漢三鎮(zhèn)各大商場已有10余個服裝加工點,當時以做時裝為主。1998年,他來到武昌胭脂路開了家小店。一次偶然的機會,改變了店面風格。
那次,陳明華做了件旗袍掛在門外做招牌,被五月花大酒店訂做工裝的負責人看中,一口氣訂了40多件旗袍。從這以后,其唐裝就小有名氣。
1998年下半年,他將店里的西裝等時裝生意全部停掉,一心一意做唐裝。
小盤扣擋住步伐
1998年年底,越來越多的個人和團體前來訂做唐裝,可陳明華卻樂不起來。“每件唐裝最有難度的就是盤扣,因為做不贏盤扣,推掉不少生意。”
“一件唐裝至少有5個扣子,單做這些扣子就要一個半小時。一個人一天最多只能做8件唐裝盤扣。當時有的工人也不會做,我手把手教。”
2001年,上海APEC會議后,唐裝火了。“那時候,每天有上萬元營業(yè)額。”
陳明華慶幸的是,曾經(jīng)因盤扣擋住步伐,不過現(xiàn)在員工都挺熟練了。
把唐裝賣給老外
陳明華生意幾乎是靠口耳相傳,除了武漢本地顧客,還引來一些在漢工作的老外光顧他的小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