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新普惠制給遼寧企業帶來機遇
普惠制是發達國家給予發展中國家出口制成品和半制成品(包括某些初級產品)普遍的、非歧視的、非互惠的一種關稅優惠制度。是當今大部分發達國家對來自發展中國家的進口貨物征收關稅的一種制度,它是在最惠國關稅的基礎上進一步減稅以致免稅的一種特惠關稅。
當我國向發達國家出口商品時,普惠制是我國企業可能得到的最優惠的、最低的關稅待遇,從而為我國企業擴大市場、增加銷售增強了競爭力。
歐盟占遼寧地區普惠制簽證量近一半的給惠國,正在逐漸擴大對中國的產品的畢業范圍。2006年至2008年,歐盟普惠制安排原計劃于2005年7月1日實施。然而,按照歐盟的原定計劃,我國包括紡織品在內的14大類50種產品(按照HS編碼分類第6~20大類,19類除外),最終將會迎來2005年7月1日的全部畢業。從普惠制“畢業”的主要產品包括服裝、鞋帽、塑料和家電、鐘表、光學儀器、玩具及輕工制品等。我國大部分工業產品(包括目前仍能享受歐盟普惠制待遇的HS第31、41、44~46、50~60和86~89章的產品)將被排除在歐盟普惠制優惠安排之外。而在工業制成品中將只剩下工藝品和收藏品繼續享受普惠制待遇。
2004年,遼寧地區共簽發普惠制產地證書97722份,受惠商品貨物總值32.4億美元,與上年相比分別增長10%和27%。簽證量排在第一位的是歐盟,對歐盟簽證45454份,簽證貨物總值17.7億美元;第二位是日本,對日本簽證43593份,簽證貨物總值11.7億美元;對其他給惠國簽證8675份,簽證貨物總值3億美元。
在對歐盟簽發的普惠制產地證中,享受普惠制的工業品簽證量為39909份,貨物總值14.5億美元,分別占對歐盟簽發普惠制證書產品的87.8%和82.2%,按照平均減免關稅5%計算,共少繳關稅7271.3萬美元。也就是說,按照歐盟2006~2008年新普惠制方案,遼寧地區的企業再出口到歐盟上述產品就得多繳納7271.3萬美元的關稅。
面對即將到來的歐盟新普惠制方案,對遼寧的企業來說,形勢非常嚴峻,相關產品將失去價格優勢,競爭力將會下降。因此,我們必須分析實際情況,充分利用現行的普惠制方案,調整策略,盡量減少負面影響,用好用足普惠制的最后優惠。同時,相關企業也應根據市場多元化策略,積極開拓、利用不同市場,將被“畢業”的產品出口到該產品“未畢業”的其他給惠國市場,規避“畢業”機制對我們的影響。另外要抓緊抓好出口產品的升級換代,從傳統型、簡單加工型出口產品向技術型、高附加值型轉變,從而增大出口總額,擴大享受普惠制總量。歐盟普惠制方案將阿富汗、安哥拉、孟加拉、布隆迪、貝寧、不丹、剛果、佛得角、吉布提、厄立特里亞、埃塞俄比亞、岡比亞、幾內亞、赤道幾內亞、幾內亞比紹、海地、柬埔寨、科摩羅、老撾、利比里亞、馬達加斯加、馬里、緬甸、毛里塔尼亞、馬爾代夫、馬拉維、莫桑比克、尼日爾、尼泊爾、盧旺達、所羅門群島、蘇丹、塞拉利昂、塞內加爾、索馬里、乍得、多哥、坦桑尼亞、烏干達、也門、贊比亞等國家列入了最不發達國家名單,規定對最不發達國家的產品予以全部免稅。我們的企業可以把一些工業生產轉向勞動力成本較低廉的最不發達國家,在那里投資建廠,把原料或初級產品帶到這些國家,在那里生產加工后再出口至歐盟,則可享受全免進口關稅的優惠待遇。
另外,新歐盟10國的加入,同樣也可以使用老歐盟的普惠制給惠方案,我們也可以簽發普惠制產地證從中受惠,以此來增強普惠制的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