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紡設備為行業發展奠定基礎
- 近年來,隨著紡織行業的快速發展,我國紡織機械設備的技術水平、產品開發能力、穩定性等也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從而為下游企業開發新產品、提高產品質量奠定了可靠基礎。
為了提高國際競爭力,世界各國都在大力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尤其是技術發達國家,集中人力、物力和財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以搶占國際競爭的"制高點"。隨著我國產業結構調整步伐的不斷加快,作為傳統支柱產業的紡織工業,也正面臨著國內外競爭日趨激烈的嚴峻考驗。要使棉紡織行業盡快走出以手工操作為主要特征的傳統紡紗工藝技術,根本出路就在于設備工藝技術的創新,特別是利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性技術改造傳統紡紗設備,在做好技術引進和消化吸收的基礎上,在技術創新和產品創新上下工夫,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努力趕上國際紡紗技術進步的步伐。
調整結構、產業升級需要從多方面努力,生產手段的現代化是十分重要的一個方面。由于棉紡工程的生產工序多,工藝流程長,組成工藝流程的單機多,各工序和各單機的技術性能特征和狀態都可能影響最終的成紗質量,因此,加快我國棉紡行業技術改造的步伐,必須樹立系統工程的理念。在紡織企業里、國際紡機展上,以及在出口設備的清單里我們不難發現,由我國企業制造的各類的棉紡設備在外觀設計、電子技術的應用、產品的實用性上均得到了用戶企業的首肯。
棉紡設備走向成熟基本滿足國內企業需求
清梳聯技術的優越性已被越來越多的企業所接受,清梳聯技術已成為棉紡行業技術進步的重要標志。在總結吸收國內外先進經驗的基礎上我國清梳聯設備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到目前為止我國清梳聯技術已經成熟。現在國內已能生產4條全流程清梳聯生產線和8條配套流程清梳聯生產線可供棉紡企業選用。國外清梳聯的使用率已超過50%,美國等技術發達國家使用率已經接近90%。因此,在現階段應大力應用清梳聯設備,改造傳統的落后卷喂工藝。
精梳系統是一項要求高、工藝技術復雜的系統工程,是集工藝、機械、微電子、儀器、氣動于一體的大系統,精梳設備的發展是紡織企業現代化的主要標志。雖然我國當前精梳機總臺數(約17000臺)和萬錠配比不高,在產品檔次上和先進國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但自改革開放以來,技術進步很快,在各紡織機械廠的努力下,我國精梳機的設計制造水平已經進入世界先進行列,各企業技術改造應以國產高效能精梳機為首選機型。
國產并條機的生產已經取得突破性進展,現代并條機的出條速度大為提高,有的高達1000米/分;并條機自調勻整技術,我國已經研究多年,近年來也有了較大的進展。航空工業公司613所研制的BYZ型中長片段自調勻整裝置已與沈陽紡機廠等生產的幾種并條機配套進入產業化,供棉紡企業技術改造選用。
國產粗紗機的工藝性能和技術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天津紡機廠、河北太行紡機廠、無錫宏源紡機廠等研制開發的各種型號粗紗機,分別配用了國產全封閉錠翼,取消了成形錐輪,采用多電機分部變頻傳動,工業計算機按照數學模型控制卷繞成形,能基本上保持恒張力紡紗,提高了工藝質量。
國產FA500系列細紗機已具備現代棉紡細紗機大牽伸裝置的基本特征,能貫徹"重加壓、強控制"的大牽伸工藝路線。FA500系列細紗機經長期的生產實踐證明,在正常配棉條件下,產品質量可穩定在烏斯特97公報25%水平,可以替代進口設備。
在環錠紡紗方面,緊密紡的推廣應用最引人注目。緊密紡能提高成紗質量和紡細號紗,生產的紗線強力高,表面光潔,毛羽大幅度減少,改善紗線、織物品質,同時有利于后道加工的順利,有利于提高國產紡織品的質量和競爭力。目前多家國際廠商,主要是立達、青澤、緒森、豐田公司,推出了相關技術,不但用在棉紡,還用在毛紡、麻紡生產中。隨著緊密紡技術日益成熟,國內已經引進了(整機和改造)近30萬錠,整機以立達K44(G33)為主(如山東魯泰紡織有限公司、安徽華茂股份有限公司),改造以緒森Elite為主(無錫一棉、余姚華聯紡織有限公司、新疆溢達紡織有限公司、丹陽毛紡有限公司等)。國內新近推出的緊密紡設備也有不少,其中有的直接與國外公司合作,采用其緊密紡裝置(如經緯榆次分公司的),有的開發出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為了促進該項技術的推廣應用,紡織行業已經將其列入今后幾年重點發展的技術,進行重點攻關和產業化研究。國內多家紡織機械、器材企業和院校、科研單位已經投入研發。
電子數字化處理技術為棉紡設備升級換代提供保障
在我國棉紡設備的開發過程中,其突出特點是:第一,生產企業技術水平的創新,為用戶企業提供了有效的技術保證。如由青島紡機和鄭州紡機公司分別開發的清梳聯設備,全部采用數字化處理技術,圖象顯示、人機界面,體現了高性能與易維護的統一。從年產50多套發展到年產250套的年生產能力,在國內已有2000多萬紡錠所采用的清梳聯技術中,國產設備就占了65%,這不僅標志著國產設備正逐漸被國內紡織企業所認可,而且代表了當今我國主要棉紡設備正在日益走向成熟;第二,國內具有較高的實用性、穩定性、可靠性的創新技術,拓展了更廣闊的市場空間。目前我國生產的針織設備雖然在技術含量上不及國內最高水平,但在技術操作上和經濟實用性的創新上,受到了國內眾多中小企業的歡迎;第三,企業隊伍逐漸壯大,各類產品競爭力不斷增強。隨著棉紡工業的發展,我國技術成套棉紡設備近年來也有了迅猛提高,由鄭州紡機公司、青島紡機公司開發的清梳聯生產線,無卷化率達到35.4%。梳棉機方面,與清梳聯配套的高產梳棉機也大量應用,國產梳棉機的產量最高可達到100公斤/小時,進口梳棉機最高可達到120~140公斤/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