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買家中國采購之旅活動順利結束
“特保”不能阻止買家熱情
歐美買家中國采購之旅活動順利結束
本報訊(記者; 柏松; 通訊員; 周來勝); 由上海國際時尚聯合會和美國CME集團聯合主辦的2005歐美買家中國采購之旅活動日前順利結束,上海成為本次活動的起點站和終點站。
本次歐美買家中國采購之旅活動自5月20日開始至6月5日結束,歷時半個月,歷經上海、杭州、蘇州、廣州、紹興、太倉等多個中國紡織服裝最發達的城市。由于本次活動正值中美紡織品貿易紛爭之際,因此備受關注。活動組委會負責人介紹,受中美紡織品貿易政策影響,采購團原定150名人數雖有所下降,但是政府間的貿易摩擦并不能阻擋企業的采購需求,歐美國家揚起的“特保”大棒,并不能阻止歐美紡織品買家的熱情,有些門類產品也并未受到影響。來自歐美的幾位紡織品買家也表示,中美紡織品貿易政策頻頻變化,確實讓他們左右為難,但是即使在本次采購活動中可能出手謹慎,他們也不會因為“特保”而放棄未來中國的紡織服裝市場。
參加本次采購活動的大多數歐美買家都是首次來中國,他們在每個所到城市都與中國的企業、供應商進行了面對面的交流洽談。本次活動創造了中國企業與外商面對面交流洽談的平臺,開創了直接采購的先例,為企業減少了中間環節,加深了合作,擴大了利潤。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國已逐漸成為世界最大的紡織服裝加工和生產基地,眾多采購商通過與國內企業面對面的交流洽談和實地考察工廠,對這些企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參觀完漢帛等一些中國知名紡織服裝企業后,采購團紛紛表示很意外也很驚喜,他們認為中國紡織服裝企業設備先進,工藝領先,質量可靠,合作潛力巨大。上海國際時尚聯合會、上海服裝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徐秀清女士表示,中國有著無與倫比的勞動力優勢,有著大規模、低成本的競爭優勢,歐美企業有著突出的品牌優勢,而本次采購之旅活動將這幾個優勢互補,強強聯合,資源共享,必將進一步推動雙方紡織服裝企業的發展,從而取得雙贏的局面,這也使得眾多采購商能夠沖破阻礙,以戰略的高度看待本次采購活動。本次采購之旅期間,組委會還安排了美國海關總署、紡織業商會、美國棉花協會等單位負責人的演講,主要圍繞“美國公布實施6項特保紡織類別限制如何實行”、“美國制造業會員對中國同類產品的要求及購買心態”、“如何購買美棉及利用美棉的優勢”等多個議題展開。在最后一站上海站,組委會還舉辦了“外商投資暨品牌保護研討會”,就知識產權保護、海關政策導向、外資品牌在中國的發展等議題進行了探討。
據悉,本次來華采購 的歐美買家均是來自美國國際棉花協會(CCI)、美國成衣及鞋類協會(AAFA)、國際服裝協會聯盟(IAF)、美國成衣制造業協會(AAPN)、加利佛尼亞時裝協會等專業協會的優質會員企業。這些企業年采購額均超過1500萬美元,其中70%的買家尚未在我國采購過,另有15%的買家將通過這次活動尋求合適的合作伙伴,成為其在中國市場的品牌加盟者與總經銷代理,還有15%的買家準備將工廠遷移到中國,在中國投資建廠或者尋求合作伙伴。作為主辦方,美國CME集團為美國納斯達克上市公司,上海國際時尚聯合會則是國際性的時尚機構,其職能是搭建專業的國際性交流合作平臺,推動時尚產業與時尚城市的發展,曾舉辦過上海國際時尚周,中國上海時尚年會等大型活動。在本次活動即將圓滿結束之際,中美雙方的主辦方均表示,雖然中美貿易在紡織品服裝領域存在著一些紛爭,但這阻擋不了中美紡織業發展的潮流,阻擋不了雙方合作的熱情,也阻擋不了彼此的友誼,眾多中國企業紛紛表示希望今后這樣的活動能繼續開展。
據了解,采購團已于5日回國,著手定單下達等后續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