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歐通過磋商避免了一場可能發生的紡織品貿易戰
- 經過長達10個小時的漫長談判,中國和歐盟6月11日凌晨在上海終于就解決紡織品貿易問題達成一致,從而避免了雙方紡織品貿易摩擦的進一步升級。
由中國商務部長薄熙來、副部長高虎城、部長助理傅自應組成的談判組,10日與歐盟貿易委員曼德爾森就紡織品問題舉行磋商。最終,雙方對歐盟已經提出設限磋商請求和完成設限調查的10種紡織品如何實現平穩過渡達成一致,為中國紡織企業在2005-2007年對歐盟的出口創造了較為穩定的貿易環境。
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副會長高勇對此表示歡迎。他說,中歐達成了一個互相諒解的結果,這意味著中國紡織企業將得到它們所期望的正常生產和經營環境。
磋商結束后,薄熙來與曼德爾森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與歐盟委員會關于中國部分輸歐紡織品備忘錄》。這時,已到歐盟提出的15天磋商期的最后時刻。
薄熙來和曼德爾森在會談結束后出現在苦苦等候的記者面前,他們面帶微笑,讓人感到數月來一片陰霾的中歐貿易關系終于露出了曙光。
薄熙來表示,中國政府贊賞歐盟解決中歐紡織品貿易爭端的誠意。曼德爾森則稱贊中國是一個“負責任和有價值的合作伙伴”;他保證,在一個平穩的過渡之后,2008年歐盟市場將對中國紡織品全面開放。
5月份以來,中歐和中美紡織品貿易的摩擦不斷升級。在中國釋出調高紡織品出口關稅的善意,而美國和歐盟仍堅持采取設限行動后,中國不得不宣布:自6月1日起取消81種紡織品出口關稅。盡管如此,中美、中歐間并沒有關閉協商的大門。
中歐之間的閉門談判從10日下午2時一直進行到將近11日零時才結束。人們感覺到,談判持續較長時間,既說明中歐雙方都有誠意解決紡織品貿易爭端,也顯示雙方存在很多分歧,需要時間來達成協議。
數以千計的中國紡織企業都注視著這場關系它們利益的談判。“通過會談解決雙方的分歧遠比單純提高貿易壁壘更符合雙方的利益,”上海東方國際有限公司辦公室主任郭福榮說。東方國際是上海主要的紡織貿易企業之一。數字顯示,當前中國有1900萬人直接從事與紡織相關的行業。
薄熙來在會談后的記者會上說,雙方就紡織品貿易問題達成協議表明中國與歐盟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不是一句空話。協議將為中國紡織品企業創造穩定的出口環境,也為歐盟紡織品企業創造穩定的進口環境。
“在中歐經貿關系因為紡織品問題經受考驗之時,雙方作出了一個現實而且是明智的決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部長張小濟說。
他說,歐盟去年成為中國最大的貿易伙伴,中歐雙方在貿易往來乃至各自經濟發展上的相互依存程度與日俱增。紡織品貿易在中歐總體貿易中所占比例并不大,“雙方在這個問題上把關系搞僵,顯然不符合共同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