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走向貿易強國 要學會利用規則保護自己權益
- 能否處理好眼下這場貿易爭端,是中國走向貿易強國的一個重要關口
“公平是強者的公平,弱者是沒有公平的。這個公平由誰來判定?是美國。”接受《瞭望東方采訪》采訪時,國家發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所長張燕生一語中的。
6月5日,美國商務部部長古鐵雷斯結束了其首次訪華之行,留下了一句耐人尋味的話:“平心而論,我不相信中國對我們關系面臨的政治壓力有充分認識。”
隨后,6月7日舉行的“中歐經貿論壇”上,歐盟方面承認中歐之間的紡織品貿易摩擦是“一個政治問題”。
顯然,這已不僅僅是一場國際貿易領域的爭端。作為WTO最基本的原則,自由貿易原則正在成為美國和歐洲不同黨派和利益集團之間斗爭的籌碼。
在國際關系中,歷來“只有永恒的國家利益”,美國號稱為了保護70萬國內紡織工人,歐盟則表示“為歐洲的250萬工人而戰斗”,那么,擁有1900萬紡織工人的中國更有理由選擇說“不”。
紡織品總在浪尖
中美之間從未停息過的貿易摩擦中,幾乎每次都有紡織品的身影。事實上,中美紡織品貿易額僅占中美雙邊貿易總額的6%。
“美國在上個世紀就實現了后工業化。上個世紀60年代,美國制造業包括紡織業在國民經濟中所占的比例就開始下降,知識經濟和服務經濟大幅提升。那么,美國為什么要和中國打低級的紡織品貿易戰?”張燕生問。
“因為紡織品是中國最具競爭力的產品。”上海對外貿易學院WTO研究教育學院副院長邱貴溪的答案簡單明了。
目前,中國紡織行業總產值和銷售收入占全國工業的10%左右,從業人員占14%多,而中國紡織業的實際海外依存度達30%。簡單的數據中可以看出,對美國而言,只要壓制紡織品行業,就可能壓制整個中國經濟,紡織品貿易已經成為美國與中國談判中最重要的籌碼。
眼下這場中國與歐美之間的紡織品摩擦,如果沒有美國的步步緊逼,目前白熱化的局面本可以避免。
自2003年首次對中國少數紡織品實行“特保”之后,整個2004年,美國一直在尋找壓制中國紡織品的理由。2005年1月1日配額取消后,一季度中國紡織品出口激增給美國提供了“口實”,美國立刻大范圍“設限”中國紡織品。
“與其說現在美國對中國發動密集的貿易保護是一種抬頭,不如說是一種積蓄,”張燕生這樣分析,“美國對中國大動干戈,WTO的門檻條款、現在的特保……處處表現是有預謀的。”
早在2004年,中國就考慮到紡織品配額取消可能會增加中國的出口,因此在2005年1月1日,宣布對148項紡織品加征出口關稅。中國的誠意可見一斑。
“從2004年下半年起,我們就沒有一刻喘息的時間,”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秘書長王宇告訴《瞭望東方周刊》,“美國的一些中介組織,我們全都見遍了,而且見了不止一次。今年1月和4月,我們兩次出訪美國。會長帶著一些企業出訪了18天,美國有關的政府機構和中介組織全都見了,對他們做解釋說服工作。今年5月1日起,美國在華的商會我們全都見過。”
5月20日,中國根據自己調查的結果,宣布對78項“敏感”紡織品再次大幅度提高關稅稅率,多數提高到原來的5倍。
然而,中國的誠心和努力沒有換來應有的回應。5月23日和5月27日,美國正式對中國7類紡織品出口實施數量限制。
至此,中國的態度只能強硬。
誰在違反規則
不只是紡織品貿易,在雙邊貿易問題上,美國總是一再指責中國“違反規則”,但事實又是怎樣呢?
在兌現中國加入WTO承諾方面,美國找不到把柄。“事實上,在市場開放等很多方面,我們比原來承諾的時間還提前了。”邱貴溪介紹,“當時談判的時候,有些條款我們還是比較保守的,后來實施起來,很多都提前了。”
而總以“規則”示人的美國又是怎么做的呢?
根據1993年12月達成的《紡織品與服裝協議》,從1995年1月1日起到2005年1月1日,這10年過渡期分4次把紡織品配額取消,其中到2002年1月1日,就是倒數第二次取消配額的時候,應該是取消了51%的配額,2005年取消剩下的49%。但是,美歐的做法是把70%的配額留到了2005年1月1日。
正是美國的違約導致了中國廠商在2004年沒有贏得他們應當贏得的市場份額,引發一季度出口數字劇增。何況美國、歐盟所依據的數字是今年一月和二月。這往往是中國出口的大月份,就此對全年設限,并不合理。事實上,目前中國對歐美出口趨勢,已開始回落。
單就原則而言,紡織品貿易已實現一體化,中國企業有權利享受貿易自由化的好處。而中國并沒有促使紡織品出口激增。商務部十項措施限制出口增長,原是中國義務之外的事情,是中國對世界經濟負責任的表現,應視為中國為維護長期貿易環境做出的貢獻。
張燕生分析:“這次2005年5月18日,美國商務部宣布對中國紡織品實施特保,距離4月4日美國發起的為期90天的相關調查尚不足45天。”
“美國信奉的不是規則,而是實力,是典型的貿易霸權。”張燕生認為。
規則背后的利益
規則的背后是利益。在紡織品貿易問題上,王宇表示:“美國實際上就是限制中國的政策,它不光是保護本國的產業,還要保護它周邊國家的產業。”
張燕生也表達了同樣的觀點,美國打擊中國紡織品,出于“與周邊國家的自由貿易協定需要”。在北美自由貿易區內,墨西哥的紡織品服裝能夠免稅進入美國市場,而且這些優惠也同樣適用于加勒比貿易協定的各個加勒比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