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歐協議 埋葬一次貿易危機
- 薄熙來與曼德爾森最后一分鐘“成交”
在長談了10個小時后,6月11日凌晨,中國商務部部長薄熙來與歐盟貿易委員曼德爾森終于走出談判會場,共同宣布:雙方已就紡織品貿易達成了“最后一分鐘協議”,中歐通過磋商避免了一場可能發生的紡織品貿易戰。
根據雙方協議,中國將在2007年底之前,保證出口到歐洲的紡織品增長平穩過渡;歐盟承諾到2008年不再限制中國紡織品,而在2007年底之前,只對10種中國紡織品設置增長率限制。
中歐貿易代表團還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與歐盟委員會關于中國部分輸歐紡織品備忘錄》。在《備忘錄》中,雙方一致同意,對今后紡織品貿易中出現的問題,將通過磋商予以解決,不能單方面對中國紡織品設置配額限制。
《備忘錄》主要內容
2008年歐盟對我紡織品全面開放;
中歐雙方一致同意,對今后紡織品貿易中出現的問題,將通過磋商予以解決;
歐盟承諾對源自中國的棉布、T恤衫、套頭衫、褲子、女式襯衫、床單、女連衣裙、胸衣、桌布、亞麻紗等10類紡織品終止調查;
中歐雙方同意,從2005年6月11日到2007年底,對上述10類紡織品合理確定基數,并按照每年8%至12.5%的增長率確定中方對歐出口數量;
歐盟承諾在2005年—2007年間,對于上述10類產品之外的2005年實現一體化的中國紡織品克制使用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報告書242條款;2008年,對所有2005年實現一體化的中國紡織品克制使用242條款。
各方積極評價協議的達成
得知雙方已達成協議,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隨即發表聲明表示熱烈歡迎。認為這一協議的達成,有利于為中國和歐盟相關企業創造積極、穩定、可預見的貿易環境,促進中國紡織品對歐出口有序增長,并為新形勢下解決紡織品貿易摩擦開創了良好的先例。
法國《解放報》評價說:如果歐盟對中國紡織品實施特保條款,則意味著雙方將陷入貿易戰,這可能導致中歐關系遭到損害。中歐雙方都是負責任的貿易伙伴,紡織品貿易協議的達成“埋葬”了一次貿易和外交危機。
英國《金融時報》:該協議的達成表明,中國在確立自身在全球貿易體系中地位的過程中,采取了一種建設性的態度。這充分表明中國是以一個負責任的、有價值的合作者姿態參與全球經濟的。中歐之間達成紡織品貿易協議勢必對美國形成壓力,迫使美國考慮與中國達成類似協議。目前,美國各界對政府可能恢復紡織品配額制態度不一,零售商們認為如果那樣,他們將無法購買到來自中國的物美價廉的服裝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