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中歐和解 美國何去何從
- 中歐、中美紡織品爭端已經開始進入實質解決期,6月10日,中國商務部部長薄熙來與歐盟貿易委員曼德爾森就中歐紡織品貿易問題簽署了備忘錄。這一進展標志著中歐沖突得以解決,人們關注的下一個焦點就是中美爭端如何解決,美國是否會強硬依舊,還是會握手言和?解決任何一起國際貿易爭端的博弈都會在多個層次上展開。本報邀請北京WTO事務中心首席專家程大為在各層次上分析2005年紡織品爭端,并對美國未來選擇提出看法。
中歐紡織品爭端已經得到解決,人們關注的下一個焦點就是中美爭端。中歐如此之快的和解是否會影響美國的下一步博弈選擇?
實際上,美國人的態度依然不很明朗,算計頗多,這一切都與中歐談判不同。這種不同意味著在未來的中美談判中,雙方策略將會采取不同于中歐談判的策略。分而治之為中方上策,美國人到底何去何從卻需要仔細掂量。
美國目前的態度
不同的美國人對中美紡織品爭端有不同的態度。美國的消費者喜歡中國產品,消費者就是上帝,美國市場需求旺盛導致中國供給增加,這是市場規律作用的結果。美國紡織品服裝行業不喜歡我們的產品,成為對華設限的最積極推動者,目前,美國主要紡織品商會正積極推動美國政府對華采取自動設限,即免去復雜的國內啟動程序,直接由政府決定。看來,即使中歐和解,也不會影響到美國紡織品企業的態度。
美國的政治家要綜合考慮各種因素,然后再表明個態度。古鐵雷斯的北京之行表明的態度是:除了知識產權,什么都可以談。這個態度正說明了美國政治家正在平衡各種貿易問題。被放到桌面上的問題至少包括人民幣匯率、知識產權、服務貿易開放等。看來,美國人的要價要比歐洲人多得多,中美爭端不容易解決就在于此。
沒有算清的利益
美國人的確習慣于漫天要價,一攬子解決問題。
在美國國內,政客們希望犧牲中國紡織品來贏得美國紡織業對“美國—多美尼克國—中美洲自由貿易協定”(U.S.—Dominican Republic—Central America Free Trade Agree-ment)的支持,換句話說,中國紡織品成為美國國內政策博弈的犧牲品。但是,美國人沒有算明白,如果打擊了中國紡織品,就是傷害了中國,這塊利益是無法用中美洲或多美尼克來補償的。美國政客還在平衡其他方面的國內利益,筆者只舉此例,真不知道他們還想拿中國紡織品換取多少利益平衡!
美國還要高舉紡織品之劍謀求人民幣匯率問題的中方讓步。美國人這一次算得明白,人民幣問題是大,影響深遠,用紡織品換取,以小換大,合算。但是,美國人沒有算明白的是,中國人不都是傻子,我們也有自己的智慧和態度。
美國還在談知識產權,這把寶劍曾經所向披靡,逼出了不少利益讓步。
如果美國人還按常規出牌,這次就打錯了算盤。如今的中國已經不再是被迫地保護知識產權,我們正在積極主動、想方設法地保護知識產權。這種質的轉變恐怕美國人沒有估計到。
美國將何去何從
因為中歐紡織品爭端只落腳在紡織品問題上,所以中國對歐盟和美國在戰術上要分別對待,分而治之。
目前,中國已經成功與歐盟和解,這一結果的意義在于:瓦解了可能形成的歐美陣營,給美國以無形壓力。如果中歐、中美談判都破裂,在WTO爭端解決機制上同時對付兩個WTO超級成員,對中國是不利的。但現在,事情會朝著越來越好的方面發展,如果歐美兩家,一家和解,而另一家不言和,那么官司打到WTO,中國也平添了幾分勝訴可能。美國不會不明白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