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不是烏托邦 貿易爭端將持續存在
- 近來因美歐設限和國家出口政策調整等問題在各種場合備受媒體“圍堵”的中國紡織工業協會會長杜鈺洲,6月7日在與本報領導就當前形勢進行分析指導時再次重申,希望我國紡織服裝企業在頻現的國際貿易摩擦面前既不掉以輕心,也不要恐慌失措。繼續下大力氣謀求產業升級,將是紡織行業的長遠目標。
近一段時間以來,圍繞國際貿易風云變幻和國家有關出口政策的調整,業內企業或坦然、或焦急,反應不一;但對于未來出口形勢和行業經濟走勢都多少心存疑慮。為此,杜鈺洲會長明確指出,對于美歐等國濫用中國加入WTO報告書“242條款”對中國紡織品服裝無理設限,我國立場鮮明地予以反對。對于國家所作的政策調整,紡織行業應了解兩個重點:第一,調整產業政策和出口政策是基于宏觀考慮,不是就紡織而談紡織;第二,國家對于紡織行業高度關心,在制定政策時將充分考慮行業在三農問題、安置就業等方面的貢獻以及行業1900萬職工的切身利益。
與此同時,中國紡織業是在長期歧視性國際貿易秩序下逐步發展壯大起來,目前已顯現出較強的競爭力。而目前遭遇設限的紡織品也只占我國出口產品的一小部分,并不能對行業競爭力產生根本的影響。而對于加入WTO后國際貿易環境變化可能出現的種種困難,中國紡織行業應該說早有預計,企業對此應該增強信心,積極應對。
杜鈺洲特別指出:“全球化不是理想化的烏托邦,因某些國家貿易保護主義所引發的貿易爭端將在較長時間內存在。而這一貿易現象也再次證明中國紡織行業產業升級戰略的提出更具有長遠意義。”他說,對于行業發展和建設而言,設限也不純然是一件壞事。通過設限警鐘,紡織企業的注意力將更多地集中到產業提升、如何加強國際競爭力上來。行業要繼續增加對外交往,化解矛盾,團結更多的中間商、零售商加強與我們的合作,使“得道多助”的優勢發揮出來。據了解,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將大力推進企業社會責任建設工作,并繼續引導企業“走出去”,如在東盟、北非等國設廠以規避貿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