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服裝業“腹背受敵” 組建商業聯盟求出路
- 本報訊 隨著中美歐紡織品貿易進入多事之秋,不明朗的經營前景致使深圳很多服裝企業采取觀望、等待的態度。為此,日前記者采訪了深圳市服裝行業協會秘書長沈永芳:“深圳服裝企業應該聯合起來,發揮整體優勢,開創新局面,走集合品牌發展之路。”
被“貿易摩擦”撞閃了“腰”
福田區車公廟泰然工貿園的一位服裝企業主對記者表示:“在這近半個月的時間內,我們企業像是經歷了大悲。如今的關稅陰影雖已散去,卻無喜可言。作為單個企業,我們真是不知道怎么應付。”
業內人士形象地稱:深圳的服裝業被“貿易摩擦”撞了一下腰。而這個20多年的“腰”顯然是暗疾多處。深圳服裝業所從事的是“高勞動含量、低附加值”成品加工。固守著現有的產業結構和沿襲粗放型的增長方式,必將難以承受日益加大的國際競爭壓力。
建立商業聯盟勢在必行
隨著全國市場經濟發展的深入和完善,一些基礎較好的地區不斷制定傾斜的產業政策。于是,以前考慮政策因素而留在深圳的企業開始重新選擇。
我國加入WTO以后,香港和國外服裝大量涌入深圳,深圳服裝企業更是腹背受敵。深圳服裝行業協會曾接到企業的投訴:反映深圳某些大型商城在價格、場地和結款上,對國內服裝品牌和國外品牌有不同的“待遇”,這使得深圳服裝業內營銷環境的壓力也越來越大。
面對當前嚴峻的貿易環境,沈永芳提出了長遠戰略考慮:深圳市服裝企業多為中小企業,單獨開拓市場的能力有限,因此,需要建立商業聯盟,組建聯合艦隊,在發展理念、產品開發、市場推廣及營銷渠道建設、營銷模式創新上進行一系列的資源整合和專業支持,形成全新的市場拓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