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注意:相比美國 歐盟更虛偽
- 【ICXO.com編者按】歐盟與中國就限制中國紡織品及服裝出口事宜達成協議,這令雙方都沾沾自喜。
歐盟與中國就限制中國紡織品及服裝出口事宜達成協議,這令雙方都沾沾自喜。歐盟貿易專員彼得•曼德爾森(Peter Mandelson)對此更是心滿意足。他宣告這是歐洲溫和外交政策的勝利。同時,他對美國貿易政策提出批評,稱美國對抗策略過于魯莽。
但除了對歐洲一直被寵壞的紡織業外,這個協議幾乎沒有什么可稱道的。無論如何粉飾,它都是純粹的保護主義。無論多少公關炒作也無法掩蓋這樣一個事實——該協議是在歐盟威脅說,將按照世貿組織成員國協議規定,對中國實施進口配額限制之后才達成的,而歐盟現在卻虛偽地指責美國這么做。
中國與歐盟達成協議,而不是歐盟單方面實施配額限制,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中國有所收獲但有限。中國每年出口增幅將被限制在8%至12.5%之間,而世貿組織配額條款的規定是7.5%。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第一季度出口增長500%。
在2008年世貿組織規則強制歐盟結束配額限制之前,曼德爾森先生將該協議描述成“過渡安排”的努力是可笑的。十年前,歐盟和美國就致力于要在去年底取消全球紡織品限制。但他們并沒有為這一最終期限作任何實質準備。現在,他們又開始忙著堆筑貿易壁壘。
他們這么做,無異于邀請其它行業進行游說以爭取類似待遇。歐洲的制鞋企業希望遏制從中國的進口。即使在歐洲銷售的大多數自行車都使用進口零件,自行車制造商也同樣支持設置進口貿易壁壘。這份名單無疑還會加長。
唉,滿足這些要求實在太容易。2013年前,除了施加傾銷關稅外(中國也已成為最大目標),如果中國的任何出口品被認為擾亂或只是威脅到合作伙伴的市場,其貿易合作伙伴就可能依法限制其出口。
多年的貿易保護,并未能扭轉衰弱的西方工業的進一步衰敗。更多的貿易壁壘也不會奏效。這些壁壘只會阻撓結構變化,妨礙可憐的美國和歐洲消費者的利益。這些消費者的大部分收入都花在了必需品上,而中國正是生產這些必需品成本最低的國家之一。但現在,美歐消費者的政府規定他們必須要花更多錢。
這是多大的諷刺啊。當政客們膽怯地迎合那些國內狹隘利益時,這通常就會發生。所有的歷史事實表明,一旦保護主義武器產生,就會有請愿者跳出來要求使用這些武器。即使中國已經默許了這樣的“縫合”,即使這一協議無疑也將得到其它發展中國家的贊同(這些國家的紡織品出口商害怕與中國競爭),但這一協議仍然是對自由貿易的歪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