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推遲設限 中國鞋業命運未卜
- 業內權威人士表示,不排除歐盟受到成員國制鞋企業壓力對中國鞋采取緊急限制措施的可能性------
“若歐盟能以對待紡織品的態度來解決中國鞋出口問題,那6月15日歐盟對中國六大類出口鞋的限制決定就有可能推后。”溫州泰馬鞋業董事長廖躍在意大利的報紙上看到中歐達成紡織品貿易協議時所作的這個預言昨天變成了現實。昨天下午,記者致電歐盟委員會紡織貿易新聞官Stephen,他明確表示:“對于今年取消進口配額的中國六大類鞋子,歐盟目前未作出限制計劃。”6月8日,歐盟曾表示,如果當地海關統計數據確實,將于6月15日決定對中國六類鞋子“特保”設限。中國皮革協會主任衛亞非推測認為,歐盟延遲對中國鞋設限:一方面是歐盟官員正在處理紡織品問題(可能來不及處理鞋的問題),其次是歐盟對于中國這六大類鞋子的具體進口數據仍然在確認之中。
中歐海關統計數據不一
對中國出口鞋設限,歐盟蓄謀已久。今年2月1日歐盟就對中國鞋類產品實施了“事先進口許可監控”措施;4月15日,歐盟又在布魯塞爾通過了在6月份對中國鞋采取貿易限制措施的決定。日前,歐盟公布了從中國和其他國家進口鞋的數據,其中主要涉及自今年1月1日解除配額的六大類產品。歐盟委員會貿易事務發言人克洛德·韋爾東-雷維爾表示,一旦調查證明中國出口的鞋類構成了低價傾銷,歐盟將迅速采取行動。但是,近日中國駐布魯塞爾參贊發回的消息稱,今年1~4月歐盟部分成員國從中國進口鞋的數量統計存在偏差,并不反映真實情況。衛亞非昨天向記者證實了這一消息。她說:“按照中國海關統計的出關數據,中國鞋子的出口數量同比增長2%~3%,不存在短期內到貨數量猛增;而中國鞋出口金額增長20%,不存在歐盟所稱的低價傾銷。”她認為,中國內地出口到香港地區由香港中間商轉手到歐盟的部分鞋也被計入了當地的統計數據。來自歐盟的監測結果顯示,與2004年同期相比,今年前4個月來自中國的六類進口鞋大幅增加,同比平均增長率為700%。
中國皮革協會表示,目前中方正在與歐盟有關人士就數量的統計問題進行確認。但不排除歐盟受到成員國制鞋企業壓力對中國鞋采取緊急限制措施的可能性。
歐洲鞋企要求對中國設限
歐盟委員會受到了來自成員國制鞋企業的重重壓力。早有消息稱,6月15日,意大利、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國的約250家制鞋商將前往布魯塞爾,向歐盟提出對中國鞋出口設限的申請。在其看來,中國大量低價鞋的進入造成了當地制鞋企業停產甚至倒閉。
近日,歐盟委員會決定對來自中國的兩類勞工鞋進行為期12~15個月反傾銷調查,這兩類貨號分別是64023000、64034000。歐盟委員會新聞官表示,調查將在下周開始。“由于這兩類鞋子涉及的企業并不多,金額也不大,給鞋企帶來的影響不大。”衛亞非表示,但是鞋企必須隨時關注來自歐盟的消息。
日前,中國皮革協會已發表了“致歐盟制鞋業同仁的公開信”,向歐盟闡明中方立場,反映行業實際情況。同時還發布了緊急通知,要求國內鞋企謹慎接單,不接大額訂單。
統計數據顯示,2004年我國從歐洲進口的鞋子數量是85萬雙,同比增長33%,涉及金額達5100萬美元;而我國出口的鞋子是8億雙,涉及金額22億美元。因此,換算到單價,兩者的產品單價并不是在同一水準上,所謂的產業傷害根本不存在。
“事實上,歐盟不可能關閉世界的任何一個市場。”來自意大利的GEOX公司董事長Polegato分析,在歐盟鞋業協會中,他的投票具有重要意義。他表示,歐盟將會作出一個合理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