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服裝品牌,加油!
- 多年來,中國服裝品牌一直在做走向國際的努力,但路還很長;近來,美歐對我紡織服裝產品設限事件再次提醒——
中國服裝企業可以為任何一家國際大牌加工,但掛上自己的品牌時,卻難以進入歐美高檔市場;而當中國服裝以大批量進入歐美時,卻又遭到他們的強力阻擊。
這就是中國服裝業面臨的尷尬狀況。
根源何在?中國服裝沒有自己真正叫得響的國際品牌。
創品牌刻不容緩
加入世貿組織后,中國市場全面開放,國外服裝品牌開始大舉進入中國。特別是去年以來,這種現象更為明顯。有一段時間,在上海最高檔的商業區淮海路上,每周新開一家洋品牌服裝專賣店。
與此同時,中國的服裝品牌在國外得不到認可,中國服裝雖然出口量巨大,但大多是人家的牌子。今年,中國紡織品服裝好不容易盼來了出口配額的取消,近來卻又遭遇美歐相繼設限。
中國服裝在國內市場日子也不好過:大中城市的高檔商場,都被洋品牌占領,國內服裝品牌很難擠進去;而中低檔市場,競爭又太過激烈。于是,在中國時裝界出現了一種怪現象,大家都給自己的品牌起個“洋名字”。白領服飾公司總經理苗鴻冰說,這一方面是因為中國服裝企業對自己的品牌沒有自信,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商場和消費者都認洋品牌。
20多年來,中國服裝產業發展很快,但真正進行品牌建設只是近些年的事。而在這過程中,往往感到迷茫,應該怎么做,如何做得更好,如何和國際品牌競爭,企業心中無數。
中國服裝創品牌已有所建樹
中國服裝創品牌的路雖不長,但也不乏建樹。
前不久,中國服裝協會主辦的中國服裝品牌年度大獎在北京頒發,這是中國服裝界首次評選這類大獎。白領、報喜鳥、杉杉、依文、康博、美特斯·邦威、雅戈爾、波司登等8個品牌分別獲得風格、品質、策劃、潛力、營銷、公眾和價值大獎。可以說,這些都是我國百姓較為熟知的服裝品牌,這些品牌獲獎,大多在人們意料之中。
服裝業為什么要評獎?中國服裝協會常務副會長蔣衡杰在解讀“大獎”時說:中國服裝業通過20多年的快速發展,已成長起來一批具有一定實力的企業,有些企業及其品牌在國內消費者中已有了一定知名度,但整體品牌建設還比較薄弱,特別是在海外得不到認可。設立年度大獎的意義,絕非在行業內部排座次,而在于推動優秀中國服裝原創品牌發展,努力打造國際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