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WTO中心預警:未來限制手段可能“層出不窮”紡織企業要未雨綢繆主動“出牌”
- 部分類別紡織品出口受到限制已成不爭事實。市WTO事務中心負責人昨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發出預警:未來幾年里,除了使用“特保”措施,美國還可能采取諸如反傾銷等手段限制我國紡織品出口,相關企業須未雨綢繆。
對未來要有足夠思想準備
該負責人談到,雖然紡織行業在美國已成為“夕陽產業”,也喪失比較優勢,但美國政府一直沒有放棄保護。因為該行業仍具有一定規模,并提供可觀的就業崗位。美國商務部曾宣布,從4月份開始對進口服裝和其他紡織品實施特別監測措施,加強監測該類產品進口情況,并每隔一周公布結果,這表明美國政府對紡織行業的重視。面對中國紡織服裝業強大競爭優勢,美國勢必千方百計進行限制,對這一點企業要有足夠的思想準備。
他認為,未來幾年里,除了使用“特保”措施,美國還可能采取諸如反傾銷等手段限制我國紡織品出口,藝術畫布案件就是一例。此外,對反補貼、技術性貿易壁壘、貿易優惠協議、通關限制等措施也要提早進行研究,做到未雨綢繆。
總之,在全球紡織品貿易一體化背景下,我紡織行業面臨的貿易摩擦將會越來越多,這就要求我們保持理性眼光和平常心,不要輕易將普通貿易摩擦上升到貿易戰的高度,更不要將其政治化。摩擦、談判、妥協、再摩擦,這是國際貿易與生俱來的旋律,隨著我們參與國際經貿的程度進一步深入,這些旋律將會更加突顯。
更應有主動的應對策略
該負責人談到,貿易摩擦的發生往往是多種因素綜合影響的結果,解決貿易摩擦需要多方積極努力。但企業作為國際貿易的主要參與者,應有主動的應對策略。對此,他提出幾點建議:
相機調整出口數量。由于紡織品“特保”條款的有效期到2008年12月31日。因此,在此之前,美國將會高度關注并保護其紡織服裝產業,甚至實施貿易保護政策。2009年以后,中國紡織品服裝貿易才能真正自由化,對美出口才會有實質性大幅增長。面對紡織品配額制度的取消,政府和紡織行業切勿盲目樂觀,不要以為配額取消,出口就暢通無阻。有關企業應及時掌握市場動態信息,相機調整出口數量和結構。
加快由中國制造向中國品牌轉變。從世界范圍來看,紡織服裝產業的面料、設計、生產和營銷等各環節都出現新的發展態勢。如服裝,對高檔次成衣的旺盛需求刺激著面料制作的高科技含量不斷增加。我國服裝制造業與國際水平比較,科技發展相對滯后,居于價值鏈低端環節,產品出口主要靠價格競爭。企業應增加產品設計和研發等投入,逐漸轉變為以技術為后盾,以品牌為依托,以質量競爭取勝的出口新格局,實現由中國制造向中國品牌轉變,從加工廠向時尚發源地轉變。
強化標準力破技術性貿易壁壘。行業標準是產品順利進入國際市場的“通行證”。而要突破服裝貿易技術性壁壘,我國紡織服裝企業除了加快科技創新、實施品牌戰略外,最有效的措施是加強技術標準工作,強化紡織品服裝行業標準。因此,在積極參與盡快制定國內行業標準的同時,企業應爭取通過ISO14000環境標準、SA8000社會責任標準認證,以及WRAP(《全球責任服裝生產準則》)及Oeko-Tex(歐洲國家檢驗機構制定的環保紡織標準)等項認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