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企業 為何留不住本土設計師?
- 深圳服裝姹紫嫣紅。深圳服裝散發的時尚讓天南地北的人迷醉。
然而,隨著深圳服裝在全國知名度的擴大,設計人才匱乏的現實也擺在渴望創新的深圳人面前。
本土設計師留不住,外來設計師成本高。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本土設計師基本上一“熟手”就“跳槽”。而與外來設計師相比,本土設計師薪酬只是外來設計師的1/10。即使如此,很多服裝企業還是偏愛外來設計師。因此,目前在深圳品牌企業操刀的設計師多為“外援”。這一方面提升了深圳服裝的國際化程度,但同時也加大了企業的成本投入和本土設計師人才的流失。深圳服裝企業為何留不住本土設計人才?
“外援”帶來了海外最新時尚
據EITIE廣告總監張小姐介紹,深圳服裝企業近年來聘請海外設計師漸成風尚。EITIE三年前聘請了法國一著名設計師為藝術總監后,諸多本土品牌紛紛效仿。ELLASSAY去年邀請了曾在法國圣洛朗公司工作12年之久的著名設計師讓保羅·諾特任設計總監。深圳市緹綺婭諾服飾有限公司目前聘請了意大利著名設計師擔任首席設計。
這些設計“外援”來自法國、意大利、美國、韓國以及臺港等服裝業發達的國家和地區.他們的加盟,給深圳服裝業帶來了海外最新的時尚資訊和全新的設計理念。在這一點上,他們功不可沒。雖然這些設計師具有海外背景,但對中國內地市場并不了解,他們在和深圳本土時裝品牌合作的過程中,短期內難見成效,但一旦這些“外援”設計師能夠把握到中國市場的脈搏,他們將迸發出巨大的創作能量。
在引入設計“外援”方面,ELLASSAY、EITIE等知名品牌無疑是成功的。EITIE廣告總監張小姐認為,該公司在和法國藝術總監合作的第一年,藝術總監的作用并未凸顯。在雙方“聯姻”進入第三個年頭后,品牌形象得以迅速提升。
本土人才薪酬普遍較低
目前服裝行業最需要的分別是企劃人才、設計人才、管理人才和技術工人等四種人才。近年來,深圳服裝品牌發展迅速,客觀上對時裝設計師需求量增大。據了解,每年從深圳大學服裝系畢業的學生當中,約有20%左右的學生選擇出國深造或被國際設計公司聘請,剩下來真正靠本專業謀生的人為數不多。
工作環境、薪酬是設計人員跳槽的主因。據悉,服裝行業一個深職院的大專生第一年的工資一般在1200左右。而其他設計公司有的高達3000元。設計專業基本是相通的,服裝設計專業畢業的在室內裝潢領域很容易上手,有選擇自然留不住。
此外,追求個人設計風格而創立設計師品牌、設計師自己辦廠,也造成了一部分設計人員在“熟手”后跳槽。
深圳市服裝行業協會的負責人張洪濤對此表示,剛從學校畢業出來的學生一般無法擔當業務骨干獨當一面,都需要企業培養三五年。由企業辛苦栽培出來的設計師卻投奔他處或者自立門戶的這種現象比較常見,這也是服裝企業不敢高薪聘請本土設計師的主要原因。這種情況的發生通常與公司大小無關,往往與公司的企業文化和人才政策以及市場的規則有關。同時他指出,國外設計師在薪酬上與本土設計師的差距甚大,請國外的設計師畢竟成本太高,只花大本錢聘請國外設計師而忽略培養本土設計師的做法不可取。
企業擔心泄露“商業機密”
在深圳品牌服裝企業占據了600多家席位,中小服裝企業比例高達80%。據業內人士透露,這些企業在選擇設計人員時,設計人員對企業的忠誠度,是企業考察的重要指標。
劉女士目前已離開服裝行業,她曾經長期參與深圳某一女裝品牌的營銷策劃。據她說,這一品牌屬“夫妻檔”。男方負責營銷、女方主營設計。幾年前,這一品牌在市場上沒有知名度,產品在八卦嶺一帶的地攤上售賣。數年后,一躍成為深圳十大女裝品牌之一,其專賣店分布全國幾十個重要城市,在市場具有較強競爭優勢。在企業發展的過程中,曾聘請過N個設計師,但主力設計師始終是老板太太,未能培養出自己的設計師,也未能挽留住外來的設計師。
細究其原因,深圳市服裝行業協會的負責人張洪濤分析認為,設計師雖然僅是服裝產業鏈中的一環,但一旦設計師跳槽,會帶走企業的設計操作方法,更有甚者,部分中小服裝企業由于分工不明,部分設計人才兼管營銷,離開企業后會帶走客戶資源。這才是對企業最致命的打擊。因此,許多中小服裝廠在選擇設計人才時,態度都比較慎重。
“在設計上,中西結合是最理想的結合。”深圳市緹綺婭諾服飾有限公司董事長覃金成透露,該公司目前聘請了意大利著名設計師擔任首席設計,此外還有4至5個由本土設計師組成的一個設計團隊。由于本土設計師比較了解中國市場,首席設計師只是提出一個新的設計理念,為品牌的風格定位,但真正去做設計的還是本土設計師。他表示,這種中西結合的做法不僅能夠提高企業自身的設計水平,而且還能大大提高品牌的知名度。■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