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歐紡織品備忘錄:可為美國借鑒的一個范本
- 特約評論員 梅新育
對于中國而言,最大的成功是歐盟承諾在2005-2007年間對上述10類產品之外的2005年實現一體化的中國紡織品克制使用《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工作組報告書》第242條款;2008年,對所有2005年實現一體化的中國紡織品克制使用242條款;雙方一致同意,對今后紡織品貿易中出現的問題,將通過磋商予以解決。
所謂歐盟承諾“克制”使用242條款,意思應當是說今后對其它品種紡織品不會像這次挑起爭端那樣濫用,而是盡可能不使用,即使使用也要事先與中方充分磋商。可見,中歐達成了比較令人滿意的“雙贏”協議。
其實,這表明我們在歐盟內部的反貿易保護主義的利益群體確實發揮了作用。倘若實事求是地分析,在對華紡織品貿易問題上,歐盟決策部門面臨比美國商務部門更大的壓力。這一方面是因為歐盟紡織服裝部門就業人數比美國更多,按照歐盟駐華大使賽日·安博先生的說法,目前歐盟紡織服裝制造部門就業人數仍有700萬,這個數字差不多是美國該部門就業人數的10倍以上;另一方面是因為歐盟的中東歐成員國和期望入盟的其它中東歐國家經濟發展水平較低,其中有些國家對紡織服裝工業的期望相當高。但歐盟內部主張對中國紡織品實行自由貿易的力量也相當強大,除了紡織品進口與流通部門、紡織原料出口商、紡織機械廠商和在華投資廠商等直接的利益相關者外,英國、德國、瑞典、丹麥等國政府在這個問題上都是同情中方合理要求的。
這次貿易爭端圓滿解決也表明歐盟決策部門擺脫了犧牲中國紡織服裝行業利益推動歐盟一體化的幻想。筆者注意到,歐盟貿易部門幾乎是在法國5月29日全民公決前夜正式啟動對中國T恤和亞麻紗的“緊急特保”程序(5月27日),未必沒有借此取悅對歐憲某些條款心懷疑竇的選民之意。只是這種企圖在5月29日的法國全民公決中遭到粉碎,中國政府也在法國全民公決結果公布之后立刻宣布取消紡織品出口稅,既趕在原定提高紡織品出口稅開始日期之前讓世人認識到了中國政府維護本國核心利益的能力和決心,也避免了背上導致歐憲表決失敗的政治包袱。
中歐就紡織品貿易爭端達成協議,無形之中給美國政府增加了合理解決中美紡織品爭端的壓力。實事求是地說,歐盟屬于貿易壁壘較高的地區,素有“歐洲堡壘”之稱,2004年下半年發起17起反傾銷調查,高居世界各經濟體榜首;歐共體最早針對中國商品發起反傾銷調查,截至2003年末,歐盟已經針對中國商品發起了98起反傾銷訴訟,是世界各國/地區中對華反傾銷訴訟最多的;至于歐盟的技術性貿易壁壘等等,在全世界也是“素負盛名”。但歐盟畢竟比較認同國際公認的規則,這是中歐能夠就紡織品貿易爭端達成協議的重要原因。
美國貿易自由化程度總體而言高于歐盟,但其國內法高于國際法的原則和單方面強加于人的作風使得中美紡織品貿易爭端解決難度較大,更不用說美國國內的利益集團了。雖然《備忘錄》給美國提供了一個很有價值的借鑒范本,但美國決策者有無意愿借鑒、能否借7月份中美商貿聯會之機解決這個問題,目前還無法斷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