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創新帶動民營企業優化升級
- 日前,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鄭立新在首屆中國民營企業質量論壇會議上指出---
中國經濟經過改革開放20年的發展,民營經濟在持續保持數量和增加擴張的背景下,一些民營企業已經進入了全面優化升級和提高整體素質的階段。
隨著知識經濟和經濟全球化的到來,民營經濟面臨企業、人才、質量、品牌、文化、信用等全方面的競爭,特別是近年來,國有企業深化改革,外貿經濟異常活躍,民營經濟面臨的市場形勢日趨激烈,困則思變,我國民營企業已進入了以品牌和創新為主導的全新發展階段。
近日,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鄭立新在首屆中國民營企業質量論壇上表示:我國經濟正處在產業結構升級的階段,中央國務院強調,要通過自主創新帶動產業結構的升級,增強我們的國際競爭能力,提高整個經濟的能力,作為國民經濟重要組成部分的民營經濟要以貫徹落實國務院的文件為契機。加大自主技術開發的服務的力度,提高產品質量,提高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比重,增強品牌的核心競爭力,從而進入嶄新的發展階段并實現可持續發展。
以技術進步推動企業發展據統計,目前我們民營工業已經占全國工業增加值和銷售收入的40%左右,占全國商品銷售總額和商品零售總額的60%以上;私營企業穩固,規模已經從1990年的9.7萬元提升為118萬元;2002年,全國民營企業前500家大集團的平均資產為12.9億元,銷售收入為14.1億元。廣大民營企業家,已經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副業的光榮建設者,黨和國家對他們的貢獻給予了充分的肯定。民營經濟就數量而言,已經占全國企業的絕大多數。
中國質量萬里行促進會秘書長李迎豐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有一部分民營企業素質不是很高,對于企業發展要求也不高,只有我們高度重視質量問題,才能使民營企業進一步向更高的層次邁進。近年來,國家質檢總局推出了中國名牌產品,免檢產品等三大扶強扶優的措施,為我們的民營企業搭建平臺。同時國家質檢總局開展打假工作凈化市場,鼓勵企業積極參與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的制定,推廣質量認證,開展檢疫檢驗等各項工作,為我國的企業向集團化、規模化、國際化的發展提供良好的環境。"
鄭立新強調:現階段,民營經濟要發展,必須要重視技術進步,重視科技開發的投入。同時積極地走出去,到國際市場上,開拓多樣化的國際市場。另外通過購并國外的企業,購買國外的技術提升自己的品質,我們可以引進技術,消化吸收創新。還有干脆在國外購買一個企業,國外有一些技術水平相當高的企業,因為他們沒有市場,經營比較困難,我們可以直接兼并一個這樣的企業,把他們的技術成果,技術力量完全據為己有,這樣使自己可以站到一個新的高點。
比如臺州的縫紉機集團,他們就是通過這樣的方式來提升自己的道路。1981年他們兼并了上海縫紉機研究所,他們就是通過這樣的方式建設了自己的縫紉機力量,后來又兼并了一個日本的企業。現在他們生產的縫紉機有20多個品牌銷售到世界各地,共200多個品種,一年的出口額超過1億美元,他們現在就代表了中國的縫紉機技術水平。
政府要給予扶持和引導民營企業如何完成發展階段的轉型和實現可持續的發展,制定科學、系統的品牌戰略是核心問題,但一直以來由于信息、人才方面的不足限制了民營企業的發展和品牌的科學規劃及戰略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