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服裝民企被困匯率風險
- 平湖是浙江一個人口僅50萬的縣級市,連日來,這個對外貿依存度高達96%的小城感到無比焦灼。
浙江伴宇實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黃德榮對記者說,“我們非常關注匯率的變化情況,但是我們卻無能為力。”
伴宇實業是平湖市1300多家服裝企業中比較具有代表性的企業。服裝行業是平湖市支柱型產業。去年,服裝行業為平湖市創造了超過6.6億美元的外匯收入,貢獻了3億人民幣的稅收。
升值10%:摧毀一個行業?
平湖的服裝業“外向型”的起點始于上個世紀90年代。但是,上海茉織華股份有限公司600555SH入駐平湖,帶動了一系列的日資服裝企業的進入,促使了當地服裝產業分工的延伸,大大加快了產業鏈條的建設。
2002年起,平湖市被中國紡織工業協會、中國服裝協會授予“中國出口服裝制造名城”稱號。2004年末,平湖市的服裝產業工人數高達20萬人,產業年產值超過130億元,年生產成衣3億件/套,已是亞洲最大的成衣制造基地。
平湖市外貿局吳副局長告訴記者,“平湖的服裝95%以上是貼牌生產的,目前已經有130多個世界著名品牌,如耐克、華倫天奴、UNIQLO、銳步等在平湖生產。這些貼牌生產的服裝都是以美元結算。”
據吳介紹,去年平湖外貿創匯11.7億美元,其中服裝為6.6億美元;今年1-5月份,服裝出口為2.57億美元。吳說,“平湖服裝產業發展勢頭相當不錯。”
但是,匯率變動的嚴峻陰影突然籠罩在服裝產業的強勁增長上。
貼牌的利潤非常微薄。根據平湖市服裝行業協會秘書長季安莉的介紹,生產一件服裝獲得的加工費在1-2個美元之間,其中還包括各種運營費用。“平均利潤率僅在3%-5%。”即使當地的龍頭企業伴宇實業、悅萊春企業,以及華城茂麓,它們的利潤率也不過10%。
微薄的利潤意味著弱小的風險承擔能力。
平湖市經貿局副局長許榮興告訴記者,“如果人民幣升值3%-5%,則企業還可以承受;如果升值幅度達到10%,則預計會有50%的企業經營難以為繼,也就是說行業將垮掉一半。”華城茂麓制衣有限公司黨支部書記沈文英告訴記者,去年當地一家比較著名企業,生產服裝4500萬件/套,利潤為6000多萬元人民幣,匯率如果升值5%,這些利潤就化為烏有。
“現在,很多企業都被匯率調整預期所困擾。”季安莉說。
這種心態對企業行動造成了雙重影響,讓企業束手束腳:一方面,升值將對企業已接訂單產生影響,甚至可能影響生存,企業不希望立刻升值;另一方面,匯率的預期成為“樓上還沒有扔下來的第二只鞋子”,進一步影響了企業對未來業務量的判斷,導致了企業不敢大規模地接單。
“我們根本就沒有應付人民幣升值的手段。”黃德榮說。
兩套應對方案
平湖外貿局一位人士對記者說,因為長期的鎖定美元的匯率政策,平湖服裝企業在應對匯率風險比較陌生。
2004年中國出口總額為5934億美元,其中機械及運輸設備與服裝等雜項制品分別占45.%和26%。中國出口產品對價格優勢的依賴程度很高,缺乏非價格方面的核心競爭力。
一旦人民幣升值,很多出口企業全年的訂單在年初就簽訂了整年的訂單,匯率影響將會讓服裝企業重新洗牌。
中金公司最近的研究報告也證實了這一點,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實際有效匯率水平上升10%且之后維持該水平,出口總額將最終累計下降12.9%,其中一般貿易出口和加工貿易出口分別累計下降16.4%和9.2%。
申銀萬國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員朱國林認為,匯率變動后,將推動中國經濟增長模式的轉變,促進產業升級。
但是,這種調整并不容易。
“企業調整產業結構不是一句話就能解決的。”朱國林認為,長期倚賴勞動力低成本的經濟增長,使經濟結構扭曲,企業忽視知識和技術的積累。從而形成一種“路徑依賴”。
這樣的直接后果是,企業已經形成依賴固定匯率制的“慣性”,在這種情況下,大部分企業不太可能擁有解決問題的能力。
6月14日下午,在平湖市經濟貿易局、平湖市服裝行業協會的組織下,當地服裝行業的幾家龍頭企業召開了一個小型的座談會。規避匯率風險成為會議最重要的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