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服裝貼牌生產說到服裝商標的搶注
- 據統計數字顯示,2003年中國纖維加工量達到2007萬噸,占全球生產量的1/3;紡織品服裝出口788億美元,占全球紡織品服裝貿易量的24.5%,其中服裝出口519億美元。
但是,作為一個冉冉升起的服裝貿易大國,由于缺乏有影響力的自有品牌,中國還遠未成為服裝貿易強國。
中國服裝出口方式主要以貼牌為主,出口商品以中低檔為主,由于缺乏在國際上叫得響的品牌,大大制約了出口服裝品質的提升。
有關人士測算,美國出口給中國一架波音飛機,中國就得出口上百萬套的服裝,才能維持兩國的貿易平衡。這種說法在反映中國出口商品整體缺乏技術含量的同時,也映射出中國出口服裝缺乏品牌附加值,單位價值太低的缺憾。
據某媒體報道,某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出具的一份商標監測報告顯示,安踏、唐獅、刀郎、村口、雪中飛等多個中國內地服裝品牌在香港被同一家公司搶注。
搶注這些商標的是紐約華爾街國際有限公司,該公司不僅在相關類別上搶注了安踏、唐獅、刀郎、村口、雪中飛等中國內地知名服裝企業的商標,而且還注冊了一些其他國家的知名商標,其中包括中國消費者比較熟悉的韓國金狐貍商標等。
據該公司有關人士介紹,香港、澳門、臺灣和內地實行的兩套不同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很多廠家都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所以很多企業的商標會在香港被搶注。“搶注”這個現象在一定意義上說明,雖然中國的許多企業的品牌意識正在增強,但還有很多企業缺乏品牌意識。可以斷言,所有中國企業都增強了品牌意識之日,就是更多的中國產品走向世界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