壺鎮工業縫紉機的旗艦——三盛
2000年3月18日,這是壺鎮縫紉機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日子。這一天,已有20多年歷史的壺鎮縫紉機產業誕生了一個新的驕子——浙江三盛縫紉機有限公司。三盛是壺鎮第一家規模生產工業縫紉機的企業,它引領壺鎮縫紉機產業全面進入了工業機時代。
浙江三盛縫紉機有限公司坐落于“麗水工業第一鎮”壺鎮鎮的省級工業園區——縉云縣縫紉及機電工業園區,占地面積46畝,有員工500名。該公司生產的“金盛”牌高臺車、羅拉車、滾邊車等8大系列30多個產品以優良品質暢銷海內外,廣受用戶好評。三盛公司擁有自營進出口權,50%產品出口到印度、土耳其、越南等10多個國家。三盛已在國內20個大中城市以及其他制鞋業、制衣業集中的地區設立辦事處和經銷點。
在三盛公司之前,壺鎮所有的縫紉機生產企業幾乎都重復著同樣的發展道路:從單一生產中速包縫機到生產老式家用縫紉機。而中速包縫機和老式家用縫紉機也一直是壺鎮縫紉機產業的臉面,這兩個產品的巨大產量和低廉價格是壺鎮縫紉機給外界最直接和最深刻的印象。然而,這一切都隨著三盛公司的誕生而迅速改變。
三盛在創辦之初就高瞻遠矚地確立了擺脫壺鎮縫紉機產品技術含量低、利潤微薄的低層次發展模式,打造特種工業縫紉機生產基地戰略目標。
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結合企業自身的資源優勢,三盛選擇了高臺車(立柱式縫紉機)作為起家產品。據董事長陶永亮介紹,當時國內制鞋業發展迅猛,高臺車市場潛力巨大,而市場上只有幾個國產品牌和臺灣地區品牌的產品,且價格偏高。同時,國內幾個企業實力較弱,給三盛留下了很大的發展空間。
準確的定位加上腳踏實地的努力,三盛生產的“金盛”牌高臺車以物美價廉在市場上一炮打響,迅速走俏,為企業打造特種工業縫紉機生產基地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裝配車間一角
就是在三盛“試水”工業縫紉機并在高臺車市場上大獲成功之后,當地一大批縫紉機企業開始進入工業縫紉機生產領域,掀起壺鎮縫紉機產業歷史性的變革。
在高臺車取得成功之后,三盛很快又成功推出了第二個拳頭產品——羅拉車。有競爭力的產品不斷推出,企業產值連年翻番,三盛在特種工業縫紉機生產領域一步一個腳印地前進。2004年,三盛生產各類工業縫紉機6萬多臺,其中高臺車3.6萬臺,成為全球最大的高臺車生產企業。三盛也因此成為壺鎮工業縫紉機的“旗艦”和壺鎮縫紉機產業新的榜樣。
自創建以來連續4年產值翻番的不俗業績之后,根據國家宏觀調控政策及行業發展的新形勢,三盛公司將2005年確定為“鞏固完善年”:鞏固現有基礎,不斷提高產品質量;完善企業內部管理,加強對員工的培訓,提高全員素質。面對已取得的業績,陶永亮顯得清醒而謙虛,他說,三盛前幾年是靠市場給的機會才發展起來的,接下來則要靠企業自身去總結、提高了,要保持行業領先的地位,三盛必須不斷完善自己,提高競爭力。
在企業參觀時,我們看到三盛公司為改進噴涂工藝而建造的大型管道烘箱正在緊張施工之中。在三盛,學習和培訓一直是企業決策層非常重視的基礎工作。據辦公室主任丁文升介紹,今年公司派出10名中層管理人員參加了 “企業管理專業”大專班學習,學制三年。而董事長陶永亮與總經理盧益南則在2003年參加人民大學MBA培訓班并結業后又于2004年底開始攻讀澳門公開大學工商管理碩士。此外,企業全面導入以人為本的管理思想,靠深化改革產生好的機制,激活組織細胞,產生凝聚力,最大限度調動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今年三盛加大了市場開發、營銷網絡整合等方面工作力度。陶永亮說,所有這些基礎工作都是要為企業在2006年跨越式的大發展積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