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紡機企業應在六個方面苦練“內功”
- 近來,歐美同我國的紡織品貿易摩擦讓越來越多我國紡織企業認識到,全球取消配額時代的到來并不意味著我國紡織品可以在國際市場“任意馳騁”。不少企業家認為,我國紡織業要想在不斷增加的國際貿易摩擦中站穩腳跟,必須從六個方面“苦練內功”。
第一是科技創新。河北省紡織行業協會秘書長耿蜀平認為,目前,我國紡織企業對科技創新的認識有三種類型:一是有意識地進行科技創新,這樣的企業一般效益較好;二是從思想上已意識到創新的必要性,只是由于客觀因素制約無法進行創新;三是對科技創新不自覺,靠生產傳統產品獲取微薄利潤。
據了解,目前,河北省大多數紡織企業對科技創新認識不夠,只有石家莊常山集團、保定依棉和河北寧紡等少數的一些企業比較注重科技創新。常山集團建有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他們準備充分利用其優勢,聯合科研院所,將技術優勢發展成產品優勢。2003年下半年開始,常山集團就加大技術改造力度,投入9億多元用于設備升級改造和技術更新。2004年,他們又制定科技創新目標,確定高端產品進區、現有產品提檔、大路產品進縣的總體發展思路。
在當前國際貿易摩擦不斷升級、競爭日趨激烈的情況下,科技創新關系著企業的生死存亡。曾經是亞洲第一大印染廠的石家莊第一印染廠,就是因為科技創新不足,連續很長一段時間沒有訂單。而河北“毛線大王”啟發集團,由于在科技創新上肯下工夫,積極采用先進的納米技術創新產品,在印染工藝上幾乎掌握了任意顏色的印染技術,因此在全國非常有競爭力。
第二是管理創新。記者在采訪中遇見這樣一個例子,以抓現場管理著稱的石家莊常山股份棉一分公司,原先職工浴池一天用80多噸水,因為對職工洗澡用水沒有節制,有的職工洗澡時開著噴頭聊天消磨時間,甚至到澡堂洗衣服。后來該公司實行“水卡”管理,職工們洗澡用水,必須插上自己的“水卡”,用水時水卡即時顯示用水量。這樣一來,職工的節水意識大大增強。一天只用7-8噸水。從以前的每天80噸水到目前的7-8噸水,僅僅靠一個管理的創新。
管理創新體現在方方面面,現在許多服裝工廠在車間放音樂,讓重復性生產工藝和流程上的職工在非常愉悅的心情下工作,激發他們的潛在能力,這就是管理創新的很好表現。耿蜀平說,“細節決定成敗”,因此企業應該注意在管理細節上進行創新。現在由于紡棉大量摻雜,導致棉紡企業生產的第一道工序就是撿“三絲”,如果“三絲”撿不凈,棉花中混入異性纖維,印染就難以著色,導致最終產品質量低下甚至不合格。
石家莊常山股份棉一公司紀委書記周英凡認為,國有企業在管理上還存在很多計劃經濟的影子,在生產經營各個環節和機制上更應該注意創新管理。
第三是文化創新。企業文化是貫穿于企業生產、營銷全過程的一種職工行為。其應隨著社會、企業的發展而發展。在當前世界經濟一體化的進程中,企業發展速度驚人,員工的精神面貌只有跟著企業發展走,才能適應我國加入WTO后的新形勢。
專家說,目前紡織企業文化建設的整體水平相對落后。一方面,相當一部分國有企業近年來先后開展了體制轉換工作,原來國有企業職工是國家、企業的主人公,在此前提下形成了深厚的國企文化。改制之后,隨著企業性質、員工身份、用工機制、分配機制等一系列變化,原有國企文化已不適應新形勢。另一方面,紡織作為充分競爭行業,近年來河北民營企業如雨后春筍般興起,但這些新興企業對于企業文化建設大都認識不足,急需引導和培育。
河北寧紡集團原是縣辦國有企業,改為股份制后,非常注意企業文化的轉型和調整。近年來,該企業以文化促進生產經營,使企業經濟效益一年登上一個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