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服裝車間內難覓“中國品牌”
本報訊 隨便走進一家中國紡織服裝出口企業,翻開成衣內縫處的原產地標識,“MADE IN CHINA”是最為熟悉的字眼,而再看一下領口處的品牌標識,卻難以見到來自中國的品牌。
眼下,與中國紡織大國地位極不相稱的是,中國在紡織服裝品牌建設和設備生產領域仍是一個弱項。一件在“汗水工廠”由中國廉價勞動力生產的襯衫,貼上外文牌子,八成利潤與中國工廠無緣。同樣,一臺價格昂貴的紡織服裝設備,也難在這個紡織大國找到原產地標識。記者近日在山東一些紡織服裝廠車間竟難覓一臺國產設備,清一色是來自德國、日本等國家的高檔生產設備。
山東雷諾制衣公司是一家為沃爾瑪公司做貼牌加工的服裝企業。這家企業質檢員李建告訴記者,這里的電腦縫紉機、釘扣機全是從日本進口的BROTHER等品牌。李健說:“以前也用過國產設備,但質量差,故障多。”
目前山東的新郎西服等一些高檔服裝企業均有從國外進口的自動裁床等高檔設備。
另外,國產設備廠家在維修方面也不及時,而在澳大利亞打個電話,韓國技術人員會馬上乘機趕到。業內人士認為,紡織服裝產業在中國是名符其實的朝陽產業,但相對于原產地上“中國制造”來說,何時出現風靡世界的“中國品牌”更讓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