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紡織服裝行業組織的反應
最近,法國新聞界對紡織品問題的報道高潮已經過去,但是專業報紙《紡織報》還是報道了一部分業內人士的反應。在中歐紡織品協定出來后,法國紡織服裝行業組織負責人對此發表談話,表現了種種擔憂。
法國服裝工業協會(Ufih)會長Claude Tétard先生說,由于Ufih考察團6月中旬在上海訪問,所以我見到了不少中國紡織服裝行業的代表,親眼目睹了他們對中歐協定的強烈反應。按中國紡織服裝工業的看法這個協定太糟糕了,等于又重新建立了配額。至于我,我認為這個協定比什么都好,它留給了法國企業希望去中國發展的機會:我很吃驚地看到那么多的法國高級品牌都已經到了中國。與此同時,我也看到了中國低廉的生產價格,我都想象不出那么多重要的法國企業已經在中國生產他們的產品了。我們的代表團還沒有真正地感覺到中國人的競爭,由于突尼斯使得我們成功地堅持住了價格政策。但是,我對中國現行的價格很擔憂,我擔心我自己7月份上市的下一季產品可能會受到中國產品的競爭,我可能不得不到中國來為我的品牌買產品。雖然協定對女襯衫又重新設立了限制,可以回到馬格里布地區生產,但是我對加工貿易的前景很擔心。
法國紡織工業協會(Uit)會長Guillaum Sarkozy先生說,我對法國紡織業的前途非常擔憂。我們這個行業的現狀是生產明顯衰退和普遍實行訂貨(除了技術含量高的面料),這使我非常悲觀。今天最重要的問題是,法國紡織業的競爭力已經一年不如一年。從這一點看,最近放棄職業稅改革的消息,在我眼里簡直就是災難。法國對歐盟憲法公投的反對結果,依我看在面對外部世界時是個非常糟糕的信號,此外中國突然在出口征稅制度上停止步伐,表現的也是軟弱的信號。但是,這個對歐憲的反對,同時也是對徹底解決目前局勢的呼救。目前無論是政府,還是雇主協會或者工會,對這個問題的回答都很不得力。我同時還想到,我們可以利用我們行業組織與其它國家紡織行業合作取得的經驗。比如,可以在歐盟的企業運動協會(Medef)范圍內再分級別,代表布魯塞爾去解決貿易和社會環境政策問題。現在,企業還不知道怎樣在歐盟范圍內找準自己的位置,重要的是現在就要找準位置。
(陳曉玲)
2005年7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