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兩千多家紡企等配額吃飯
2000多家出口企業,這些天正按照商務部下達的《輸歐盟十類紡織品2005年度第一次分配全國各經營者可申請數量》提交申請,并將報商務部。
“這次我國政府的主動配額政策,將給我們的紡織行業帶來一次重新洗牌的機會。”中大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胡小平在得知情況后,這樣向記者表示。
江蘇省紡織品出口企業面臨新的命運
據了解,商務部于本月8日下發了《輸歐盟十類紡織品2005年度第一次分配全國各經營者可申請數量》。在下達配額的同時,商務部還要求各地方商務主管部門盡快通知該地區外貿出口企業,按照第一次分配可申請數量提交申請,并于7月13日前上報商務部。商務部將根據匯總上報的書面申請及相關電子數據,下達出口企業正式分配方案。
這意味著我省2000多家紡織品出口企業,以后將按照商務部的分配方案,重新梳理自己的出口業務,而得到的配額的多少,也將改變這些企業的命運。
出口價格升高行業面臨洗牌
胡小平認為,我國對歐盟紡織品出口實行主動配額,可能會使紡織品出口價格升高,減少貿易摩擦;而對于浙江紡織品業,形成“優勝劣汰”的局面,帶動整個行業生產水平,促進產業升級。
我省另一家紡織品出口大企業,浙江東方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董秘王俊則表示,隨著主動配額的即將出臺,很多公司在平時積累起來的信用、客戶關系將白白流失,因為以后需要按照配額來交易了;不過相對以前無序和混亂的局面,主動配額將帶來一個有序、規范的貿易環境。
所得配額量減少小企業利潤外流
“主動配額對于規模較小的企業來說,確實是一個打擊,我們只好將一部分利潤讓給外貿公司了。”作為余杭區比較大的紡織企業,杭州柯力達紡織裝飾織造有限公司可以申請的數量非常少,對此該公司總裁尤恩校表現得很平靜。
他認為,浙江一些生產性企業因缺乏配額,只能從外貿公司購買配額指標,因此在這次出口歐盟可申請的數量上會處于吃虧位置;如果要繼續做歐盟出口生意,只能讓出一部分利潤給有配額的外貿公司。
而紹興萬通紡織實業有限公司的負責人則表示,由于可能拿到的配額數量太少,今年暫時不做這10類紡織品出口歐盟的生意了,只能先做其他類別紡織品的出口業務。省經濟貿易委員會輕工紡織行業管理辦公室黃憲法副主任則表示,在配額數量上,有些公司只能拿到幾公斤的配額,根本就沒有辦法做成一個完整的外貿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