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假難辨
外貿服裝因其物美價廉而受歡迎,高掛“外貿”招牌店鋪售賣的服裝是否真出自“出口轉內銷”?調查多家外貿服裝店發現,濟南外貿服裝魚龍混雜,其中“門道”真不少。
“出口轉內銷”幾多真實
所謂“外貿”服裝,大多是國內廠家根據國外來料來樣或國內選料、國外來樣加工服裝完成訂單后,剩余的部分產品或者質量未達標,但款式、面料、做工都具有相當水平的產品,也便是所謂的“出口轉內銷”。真的外貿服裝款式、面料、做工非常精細。
據了解,濟南市場上銷售的外貿服裝來源有四種:其一是出口后的剩余產品;其二是被檢驗出的不合格產品即次品;其三是一些外貿店對部分服裝尋找廠家追加生產,但質量遠不能和正品相比;其四就是外貿店直接從普通服裝批發市場進貨,以假亂真。前兩種是真的外貿貨,但數量很少;后兩種是“假外貿”。按此計算,濟南市場上的真外貿服裝僅占市面銷售的50%。
“外貿貨”便宜有門道
山師東路南段某店是時尚青年熱衷的“外貿”名牌店。記者在該店內拿起一件Burberry短袖上衣,“A版80元,貴和專柜要1000多元,我這絕對和正品一樣。”女老板說。在儲物間,記者數了數不同顏色的該款上衣有三四十件,老板煞有介事地說:“外貿貨也有A版和B版。A版就是純粹的外單,B版和更次的就是仿冒的。有的國產貨撕掉標簽也來冒充外貿貨。”
文化西路某外貿店門口貼滿“甩貨”字樣,店里堆滿各式各樣的“外貿服裝”,衣服大都皺巴巴,商標有的是日文,有的是英文,有的干脆連標簽都沒有,5元起價自選。緯一路一家外貿店門口紙箱里堆滿了5元一件的吊帶衫,沒標簽也沒廠家。業內人士透露,以舊充新、翻新舊衣也是便宜的“門道”之一。
如何辨別真假外貿服裝
一位外貿服裝的行家稱:“中國出口服裝多為棉制品,如果不是純棉制品就要提高警惕。”她提醒消費者,真外貿服裝的標牌會標明品牌、面料、規格、洗滌說明等,但標識文字均是外文,使用中文的絕對是假貨。質量是消費者選購的重要指南。針腳均勻細密,領口、袖口和兜帶制作精細,衣領都會有防變形處理。真貨的拉鏈、紐扣、衣服上的小標識大多帶有品牌的標志。如果做工粗糙,或者大批量衣服使用同種紐扣等輔料,就可能是假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