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興“漢派” 設備為先
服裝業曾經帶給武漢人許多引以為豪的記憶。但最近的調研結果顯示,武漢服裝企業大部分規模不大,稱得上規模型的服裝企業只占企業總數的5%左右。其主要原因是武漢服裝產業鏈的不完整,小到一顆紐扣、—根拉鏈都要長途奔赴外地去采購,更不要說成批的縫制設備和零件了。產業鏈中設備和零件供應一環已成為制約“漢派”服裝發展的一個重要瓶頸。
要想改變武漢服裝業“內缺動力,外無促進”的狀態,當地服裝企業最先意識到的是硬件設施投入的重要性。武漢服裝企業對高品質設備的需求給國內的縫制設備經銷商提供了新的“戰場”。據悉,武漢的服裝企業在核心技術裝備上使用國際先進設備的只占1/3,而使用國際品牌平縫機的只有1/5。同時面對市場競爭,服裝廠也意識到,想要擴大生產規模,降低成本,提高質量,必須引進當今的先進設備。所以,國際先進設備在武漢有非常大的市場空間。
武漢三迪貿易有限公司經銷兄弟、重機,和日星的縫制設備,其銷售部人員告訴記者,武漢服裝企業外單業務很多,很注重設備的品質,為了重新樹立“漢派”服裝的品牌,對國外品牌縫機的需求逐年加大,他們所代理的幾個國外品牌銷量都很比較理想。近日在武漢舉行的一場小型國際服裝生產設備展上,部分專門經銷國外品牌縫制設備的經銷商受到了當地中小型服裝企業追捧,也從側面反映了武漢服裝廠對國外設備的重視。
同時,武漢服裝企業也沒有放松對國內設備的關注。5月28日,由武漢市龍騰公司投資50萬修建的“漢正街第一大道”項目在臺州啟動。這個以浙江、上海、廣東等地知名服裝品牌為主營方向的服裝市場之所以選址臺州,看中的正是臺州服裝生產制造重地和服裝加工設備生產基地的優勢能為武漢服裝廠商提供及時、集中的設備信息,在需要服裝生產設備和更換設備零件時就地解決,易于形成服裝產業產、供、銷一條龍的鏈狀產業結構。
先進的縫機設備為“漢派”服裝業東山再起提供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