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企業拓展東盟大市場 各行業協會作用凸顯
- 雖然《中國-東盟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貨物貿易協議》已于不久前正式生效,但據記者采訪后的反饋情況看,部分企業仍缺乏對《貨物貿易協議》和東盟市場的清晰認知。對此,權威人士則表示,各行業協會應充分發揮作用,以幫助企業走進東盟這個大市場。
中國-東盟商務理事會中方理事許寧寧認為,近年來我國各行業協會得以快速發展,在對外貿易和交往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與歐美一些國家行業協會關系較為密切,然而與東盟國家行業協會往來較少。
實際上,中國與東盟10國的貿易往來已經呈現出高速發展的態勢,并成為輕工產品的主要出口地。同時,輕工各行業協會的重要性因此凸顯。據中國輕工工藝品進出口商會綜合信息部為記者提供的數據,去年1-12月,輕工工藝品主要出口市場金額及位次的前50名中,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印度尼西亞、菲律賓、越南分列第13、18、21、23、26和41位,總金額達75億多美元。權威人士表示,該協議的生效實施,對輕工產業是一次有力的推動,我國輕工業與東盟國家合作將進一步加強。
2004年3月,中國縫制機械協會組織37家企業42人組成的展團參加新加坡"亞洲服裝機械設備及零件展銷會",展出面積達1646平方米。通過展覽,積極宣傳了國產品牌,加強了與國外相關組織的交流與溝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中國縫制機械協會副秘書長楊曉京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東盟國家人口基數大,對紡織服裝的需求量也不斷增大,為中國紡織服裝產品的出口增長創造了良好的機遇。同時隨著該地區紡織服裝產業的發展,也為我國縫制機械制造行業出口增加了空間。
數字顯示,我國縫制機械工業對東盟的進出口貿易額近年來不斷增加:2004年,對東盟出口額9400多萬美元,同比增長近12%,占出口總額的11.5%;對東盟進口額約300萬美元,同比增長140%,占進口總額的0.46%。
中國皮革協會負責人認為,最近,我國頻頻遭遇來自一些國家的"兩反一保"立案調查。隨著《中國-東盟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貨物貿易協議》的簽訂,中國與東盟之間關稅的逐步削減,市場的不斷全面開放,有利于我國企業逐步加大對東盟市場的開發力度,也有利于減少對歐盟、美國、日本等出口市場的過分依賴,減少其市場波動和貿易保護主義帶來的出口風險,有利于促進出口市場多元化戰略的實現。
專家認為,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組建,必然帶來區域內11個國家的產業結構調整,必然引起相關方面的利益調整。作為行業利益代表的行業協會,應該也有必要在促進合作交流,減少調整帶來的損失,增加區域競爭力等方面發揮作用。中國與東盟行業商會(協會)之間的合作,是增進企業間合作的迫切需要,是順利執行貨物貿易協議,是達成投資、服務貿易兩大協議的迫切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