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升值:外貿企業挑戰和機遇并存
- 盡管在預料之中,但人民幣升值的宣布仍然來得突然,當即便在觸角靈敏的中國外貿企業當中引起了波瀾。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人民幣升值對我國特別是浙江省的外貿企業帶來比較沉重的打擊。然而,一些經濟專家認為,從長遠和大處著眼,也不能無視小幅升值帶來的益處。
得知消息的當天晚上,杭州一家主營服裝和玩具的民營外貿企業負責人陳超就在家里敲起了計算器。他說,以服裝行業為例,目前絕大多數外貿服裝訂單的毛利在0.5人民幣,即出口1美元的產品,毛利在0.5元人民幣。人民幣對美元小幅升值2%,意味著外貿企業每出口1美元的產品,毛利將損失0.15元人民幣。加上其他的運營成本,毛利跌破0.35元,意味著幾乎無利可圖。惟一的辦法就是和客戶商量,如果客戶不愿意,那么損失只有自己承擔。他認為,中國特別是浙江的外貿服裝行業提前進入了嚴冬。
作為出口貿易大省,今年前5個月浙江實現出口280億美元,貿易順差161億美元,居全國首位。浙江省外經貿廳外貿處負責人說,今年1至4月,浙江省外貿出口增幅為40.2%,其中服裝類的增幅在26%左右,紡織品類為35%。歐美設限政策預計將導致三至四成的紡織品出口企業受影響,而此次人民幣升值,將再一次使紡織品出口企業,尤其是依靠量的擴張來取勝的企業或小企業遭受沉重打擊。
中國第二大制鞋企業溫州奧康集團行政部經理周威稱,此次人民幣升值沒有任何先兆,“一覺醒來,企業資產蒸發不少”,企業顯得措手不及。他說,影響不僅表現在企業戶頭上的美金市值蒸發不少,部分已經簽定的出口定單的損失,也只能由企業自己來承擔。長遠的損失還表現在升值帶來的產品出口價格的提高,這將直接影響企業產品的出口競爭力。杭州一位經營箱包出口的葉先生則表示,這兩個月出去還沒有結匯的貨,“要虧好幾萬元”。他說,加上前一陣子因國外反傾銷造成的損失,今年公司估計要虧本。
浙江達成凱悅紡織服裝有限公司經理包江表示,前段時間,浙江的紡織品企業曾因為歐美的配額限制和設限調查,面臨前所未有的困境,接單謹慎。在江浙一帶,遍布著幾千家紡織企業。一些小工廠要么不去碰設限的產品,要么繞道進入歐美。一些有實力的企業已不敢接單,或只敢接小單,企業出于半開工狀態。本已吃不飽,升值再次奪走了企業的部分毛利,企業的困頓由此可見一斑。
一家南美知名服裝企業在中國的代理李薇則擔心為其加工服裝的工廠的運行安全。“服裝業現在利潤很薄,一家工人規模七、八百人的服裝加工廠,每年利潤能有200多萬就不錯了,有一筆單子出現問題就有可能發生虧損。”同時,她不無擔心地表示:“人民幣升值,可能會使那些幫我們做加工的工人待遇變得糟糕。”
然而,一些經濟專家卻認為,此舉短期看來有“弊”,但從長遠和大處著眼,也不能回避小幅升值帶來的益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