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拓俄羅斯紡織服裝市場
- 俄羅斯聯邦,簡稱俄聯邦或俄羅斯,位于歐亞大陸北部,橫跨東歐和北亞大部分地區。陸地與中國、蒙古、哈薩克、烏克蘭、白俄羅斯、芬蘭等國為鄰,與中國的東北部有綿延很長的共同邊界。俄領土面積1707.54萬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一位。總人口數1.448億。
俄羅斯經濟穩定提高
在蘇聯解體后,俄羅斯經濟增長連年衰退,雖經葉利欽時期的激進改革震蕩療法仍未奏效,但隨著國際原料和原油價格的持續高漲,俄羅斯國內經濟從1999年開始復蘇,2000年GDP創俄羅斯經濟改革來的最高值,達到10.5%。并且此增長趨勢延續至今。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GDP增長率(%) -6.0 0.9 -4.9 6.2 10.5 5.1 4.7 7.3 7.1
人均GDP (美元) 3012 2960 1930 1330 1780 2100 2380 2990 3850
國內生產總值(億美元) 4406 4360 2824 1936 2597 3066 3456 4329 5555
資料來源:俄羅斯中央銀行
1999-2004年,俄羅斯經濟的恢復是在外部經濟環境良好和國內社會、政治穩定的背景下實現的。經濟上的獨有特征與經濟結構變化是在消費及投資需求顯著增長的背景下發生的。過去六年里,俄羅斯GDP增長了47.0%,家庭最終消費增加了45.2%,固定資產投資增加了72%。投資增長快于勞動生產率和消費的增長,對生產結構轉變起到了決定性作用,并有益于GDP在經濟恢復時期的增長。
2004年俄羅斯經濟總體表現良好。根據俄羅斯統計局的數據,2004年俄羅斯實際GDP增長率為7.1%。經濟增長的主要推動力來自于強勁的國內需求以及石油、天然氣等產品出口的持續增長。2004年俄羅斯的私人消費增長了11%,推動國內需求增長10.4%。
今年頭幾個月俄羅斯經濟增速明顯放緩:一季度GDP同比增長為4.9%,其中工業生產增長僅為3.9%,大大低于2004年同期7.4%的增幅。但由于1季度國際油價繼續高漲,俄羅斯的出口仍增長迅速。
俄紡織業相對滯后
蘇聯解體后,俄羅斯紡織服裝業急劇衰敗,只是在1998年金融危機以后才開始有所起色,但其發展水平仍然不高,年產值約為100億美元,只能滿足國內市場需求的15%-20%。這就給外國企業提供了很大的市場機遇和拓展空間。
俄羅斯的紡織業占俄輕工業的49%,與縫紉業(30.5%)、皮革裘皮加工業(包括皮鞋)和羊毛聯合加工業一起構成俄輕工業的三大部門。三個部門共有2818個大中型企業,員工近90萬人,全部實行股份制,其產品占俄羅斯工業總產值的1.6%。俄羅斯的很多紡織廠有百年以上的歷史。1990年蘇聯解體后,俄羅斯的紡織工業遭到重創,基本上全部停產。近年來,很多紡織公司在市場上改進了經營方法,引進了有效的營銷體制,提高了市場競爭能力和產品質量,改善了商品品種。目前俄紡織企業實行經營多元化,生產品種增加,如各種布料、紗錠、毛線、窗紗窗簾、床上用品、長短襪、針織品、地毯、非織造衣料等。伴隨著私有化進程,紡織企業逐步演變成了私營企業或股份制企業。伊萬諾沃州是俄羅斯著名的紡織工業集中地,這個州的紡織企業和紡織品生產量占全俄羅斯的5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