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性強過蘇丹紅 “毒”染料做的你穿了嗎
- 中新浙江網8月10日電 一種比甲醛更有危害性的用于服裝著色染料——可分解芳香胺染料,一種可致癌芳香胺合成的染料(俗稱“禁用偶氮染料”),自今年1月1日實施相關強制性標準以來,在我省的送檢率非常低。而遠近聞名的杭派女裝這一項目的送檢情況幾乎為零,日前記者從省、市有關部門了解到這一信息,有專家指出,一些鮮艷的靚衫中易含有這種國家禁止使用的染料,它們就是帶毒的衣服。
選擇“毒”染料,竟是企業“最佳”選擇
日前,廣東的國家紡織品服裝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檢驗了20家知名品牌企業主動送檢的1051份樣品,發現約6%的樣品中含有紡織品禁用的可分解芳香胺染料,其中2%的送檢樣品還檢出高致癌性物質聯苯胺超標,最嚴重者超標達190倍,毒性要強過食品染料蘇丹紅。相關的檢測結果顯示,有毒染料中以大紅、絳紫色含量最高。
用于服裝的染料絕大多數是從煤焦油中提取的芳香胺中合成的,而聯苯胺與亞硝酸反應生成重氮鹽,此鹽與酚類或芳香胺類化合物偶聯,可得到多種偶氮染料。服裝中的這些物質對人體造成潛在危害,會導致惡心、嘔吐,損害肝和腎臟等。目前,已知的可致癌芳香胺有23種,據大量醫學調查顯示,經常接觸聯苯胺的人膀胱癌的發病率是正常人群發病率的28倍。“服裝中含有聯苯胺等化學物品,在業界已是公開的秘密”,不少業內人士透露說,現在一些服裝公司為提高服裝審美感,喜歡賦予服裝更加艷麗和優異的性能,在加工生產過程中的紡絲、紡紗和印染等工序中使用各種染料、染整助劑。國家紡織品服裝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余波工程師說,紡織品中運用可分解芳香胺染料色種全、價格低、光亮出色,使用簡單,因而企業都喜歡使用。
對此,我國已于今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了《國家紡織產品基本安全技術規范》,“禁止生產、銷售、進口含可分解芳香胺染料的紡織產品”。根據該強制性標準,從明年1月1日起,所有在市場上銷售的紡織品和服裝,一律要在標牌上標注是否含有可分解芳香胺染料。
杭派女裝送檢的很少
余波工程師介紹,甲醛超標,你還可以處理。因為甲醛是可揮發、易融性物質,且其有刺激性氣味容易發現。只要穿之前先清洗一遍,即可消除其中的大量甲醛,或者掛在通風口也能消除。但是可分解芳香胺染料沒有特殊氣味、不溶于水,無法消除,更無法憑感官鑒別,只有通過專門的儀器才能檢測出來。
可實際情況卻是:該檢測中心每月企業送檢的甲醛、PH、色牢度等項目的檢測多達500批次,但是送檢偶氮染料的卻寥寥無幾。這種染料檢驗需要特殊儀器進行,企業很難做到自檢。由于其染料的特殊性,廠家送撿的產品檢測結果一般要么就合格,要么就超標嚴重。去年1—4月份的抽檢顯示,雖然禁用偶氮染料的檢出率有所下降,但真絲服裝面料含有禁用偶氮染料的情況突出,禁用偶氮染料的13塊服裝面料品種中,有12塊為真絲服裝面料。
余波說,除了一些大品牌愿意送檢外,包括杭派女裝在內的絕大多數服裝企業沒有送檢的。杭州市質量技術監督檢測院紡織中心也給出了這樣的答案。尚不能確定杭派女裝是否存在類似問題,但是也沒有證據排除這種可能性,尤其是女裝這種以色彩絢麗、款式新穎而著稱的服裝。
杭州市服裝協會一位工作人員說,杭派服裝之所以沒有對可分解芳香胺染料進行送檢,主要是強制規范并沒有強制要求送檢,只要企業自認為服裝合格即可。有業內人士分析,杭派女裝大多數單一品牌規模偏小,且女裝變化快,無法做到及時檢測。另外,女裝的品種多、且每款生產的量又偏少,送檢成本過高。特別是相對于甲醛、PH值單項檢測的百元費用,送檢偶氮染料的費用卻要高出數倍。更重要的是,個別企業的這種質量意識偏弱,目前多數出口歐盟的企業,就知道一旦這一染料值超標將被拒絕入境。據悉,此次出臺的《國家紡織產品基本安全技術規范》很大程度上參考了歐盟的相關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