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八大行業競爭力十強企業出爐
- 本報訊(記者李紅梅陳洪瀾)由中國紡織工業協會主辦的"2005中國紡織服裝行業競爭力發布會"8月9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召開。中國紡織工業協會會長杜鈺洲、商務部產業損害調查局副局長嚴恢出席發布會并講話。紡織行業各專業協會負責人、優秀企業家代表、海內外主流媒體記者共計300余人齊聚北京,見證了2004~2005年度中國紡織各行業"企業競爭力前十強"名單的揭曉。
杜鈺洲在發布會上全面解析了企業競爭力綜合測評的主要內容構成。他說,黨的十六大提出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其中包括五個要素: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所以,我們分析企業競爭力、行業競爭力,都是基于這五點的考慮。杜鈺洲說,我國的紡織工業現在處于歷史上最好的時期,中國13億人口不僅拉動了中國紡織業的發展,也拉動了世界紡織業的發展。近幾年來中國紡織服裝業的快速發展主要是得益于國內需求的增長。同時,出口的增長也非常快,盡管剛剛進入后配額時代我們就遭遇了歐美的限制,但紡織出口形勢仍然相當樂觀。今后,我們要想避開配額限制有兩個途徑---多元化和產業提升,所謂的提升就是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即從質量、創新、快速反應入手。只有這三方面加強了,才能從根本上提高企業的競爭力。
商務部產業損害調查局副局長嚴恢在發布會上高度評價了中國紡織工業協會開展的這項企業競爭力測評工作。他說,現在的中國紡織業不能再簡單地說是勞動密集型產業,也是資金密集型、技術密集型的產業。企業競爭力測評有利于企業評估自己在業內的位置,同時對于紡織行業如何提高競爭力,適應全球經濟一體化、貿易自由化的新時代具有非常現實的意義。
中國紡織工業協會信息中心副主任夏令敏在發布會上介紹了此次企業競爭力測評的詳細情況。他說,由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統計中心與北京大學供應鏈研究中心聯合構架的中國紡織行業企業競爭力綜合測評體系于2004年首次引用,今年,在聽取了經濟界權威人士、行業專家的建議以及企業反饋的意見后,又進行了反復的修改,指標體系更加完善、合理。整個測評體系由人力素質、資產素質、快速反應能力、創新能力、贏利能力、市場占有率六個子系統組成,每個子系統下設若干考核指標。為了盡可能準確地描述出企業競爭力的狀況,根據不同行業的具體情況,各子系統之間的權重有所不同。企業競爭力測評體系中所用數據以國家統計局的統計資料和企業上報中國紡織協會統計中心的季度報表為準。參加此次競爭力測評的共有400多家企業,最終分別評出了棉紡、毛紡、絲綢、麻紡、化纖、針織、印染、服裝八個行業競爭力較高的前十名企業。
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副會長許坤元和王天凱分別公布了2004~2005年度"企業競爭力十強"名單,各行業協會負責人向上榜企業頒發了獎牌和證書。大會還發布了2004~2005中國紡織行業主要經濟指標及全行業銷售收入、出口百強企業排名;2004~2005各分行業銷售收入五十強企業排名。(本報陸續刊登各行業排名情況)
發布會上,吉林化纖集團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王進軍代表入圍行業競爭力十強的企業宣讀了《提升競爭力共圓強國之夢》的倡儀書。在發布會當天,中國紡織工業協會還專門舉辦了以"成長力、競爭力"為主題的論壇,來自政府部門、行業協會的領導、專家學者及企業代表,針對當前全球紡織業的競爭形勢,并圍繞競爭力測評體系中的主要指標探討了提升企業競爭力的途徑和方法。